./t20170606_4372_wap.html
一、“十二五”新疆牛羊生产运行特点
“十二五”期间,新疆通过坚持“稳粮、调棉、兴果、促畜”方针,加快落实国家、自治区强农惠牧富民政策,把发展肉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牛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市场供给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新疆牛羊存栏4392.55万头(只),与2010年相比(下同),年均增长5.6%;牛羊出栏3691.35万头(只),年均增长3.0%;牛羊肉产量95.88万吨,年均增长3.0%。
(一)牛羊生产持续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5年与2010年相比,新疆牛存栏396.90万头,年均增长3.7%,羊存栏3995.65万只,年均增长5.8%;牛出栏247.29万头,年均增长2.7%,羊出栏3444.06万只,年均增长3.2%;牛肉产量40.45万吨,年均增长2.6%,羊肉产量55.43万吨,年均增长3.4%。新疆牛羊生产发展提速明显,供给水平提高明显,牛羊存出栏及牛羊肉产量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详见表1。
(二)牛羊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与内蒙古自治区差距缩小
1、羊生产稳居全国第二,牛生产位次前移
“十二五”期间,受惠于自治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各项政策的出台落实,新疆牛羊生产快速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占全国总量比重稳步提升,存出栏量及肉产量在全国位次企稳且稳中有升。2015年与2010年相比,羊存栏占全国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出栏提高0.9个百分点、羊肉产量提高0.8个百分点;牛生产指标分别提高0.6、0.3和0.4个百分点,详见表2。
表2 2010-2015年新疆牛羊存出栏及肉产量占全国比重表
单位:%
年份 指标 |
牛指标占全国比重 |
羊指标占全国比重 |
||||
存栏 |
出栏 |
肉产量 |
存栏 |
出栏 |
肉产量 |
|
2010 |
3.1 |
4.6 |
5.4 |
10.7 |
10.8 |
11.8 |
2011 |
3.1 |
4.4 |
5.2 |
10.7 |
10.9 |
11.8 |
2012 |
3.5 |
4.7 |
5.5 |
12.3 |
11.1 |
12.0 |
2013 |
3.6 |
4.8 |
5.6 |
12.6 |
11.3 |
12.2 |
2014 |
3.6 |
4.9 |
5.7 |
12.8 |
11.6 |
12.5 |
2015 |
3.7 |
4.9 |
5.8 |
12.8 |
11.7 |
12.6 |
数据来源:2011-2016年《中国畜牧业统计调查资料汇编》
从全国范围看,羊存栏、出栏及肉产量长期稳居全国第2位;牛存栏量由2010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15位,出栏量及肉产量分别稳定在全国第10位和第7位,详见表3:
表3 2010-2015年新疆牛羊存出栏及肉产量在全国排名变动情况
指标 年份 |
2010年 |
2015年 |
|
存栏 |
牛 |
17 |
15 |
羊 |
2 |
2 |
|
出栏 |
牛 |
10 |
10 |
羊 |
2 |
2 |
|
肉产量 |
牛 |
7 |
7 |
羊 |
2 |
2 |
数据来源: 2011-2016年《中国畜牧业统计调查资料汇编》
2、羊生产在西北五省区位居前列,牛羊生产与内蒙古自治区差距在缩小
2015年,新疆肉羊存栏、出栏及肉产量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位居全国第二,位居西北五省区第一位。牛存栏量位居西北五省区第三,出栏量及牛肉产量位居第一位,这主要是因为新疆肉牛中西门塔尔牛及新疆褐牛占比较高,品种优良,牛单位肉产量比其他省区高。
表4 2015年西北五省区牛羊生产情况表
单位:万头 万吨
省区 指标 |
存栏量 |
出栏量 |
肉产量 |
|||
牛存栏 |
羊存栏 |
牛出栏 |
羊出栏 |
牛肉产量 |
羊肉产量 |
|
陕西 |
146.8 |
701.9 |
54.6 |
494.1 |
7.9 |
7.8 |
甘肃 |
450.7 |
1939.5 |
179.4 |
1220.9 |
18.8 |
19.6 |
青海 |
455.3 |
1435.0 |
115.6 |
656.5 |
11.5 |
11.6 |
宁夏 |
107.6 |
587.8 |
64.4 |
579.7 |
9.7 |
10.1 |
新疆 |
396.9 |
3995.7 |
247.3 |
3444.1 |
40.4 |
55.4 |
数据来源:2011-2016年《中国畜牧业统计资料汇编》
新疆与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主要牧区之一,在全国畜牧业总量中占有重要份额。“十二五”期间,新疆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与内蒙古自治区总量差距在缩小。2010年-2015年新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比,牛存栏占全国比重相减差额缩小了0.8个百分点,牛出栏占全国比重相减差额缩小了0.6个百分点,牛肉产量占全国比重相减差额缩小了0.4个百分点。同期羊存栏占全国比重相减差额缩小了1.5个百分点,羊出栏占全国比重相减差额缩小了1.5个百分点,羊肉产量占全国比重相减差额缩小了2.2个百分点。详见表5、表6:
表5 2010-2015年新疆与内蒙古自治区牛生产占全国总量比重对比表
单位:%
年份 指标 |
牛存栏 |
牛出栏 |
牛肉产量 |
||||||
新疆 |
内蒙古 |
差额 |
新疆 |
内蒙古 |
差额 |
新疆 |
内蒙古 |
差额 |
|
2010 |
3.1 |
6.4 |
3.3 |
4.6 |
6.5 |
1.9 |
5.4 |
7.6 |
2.2 |
2011 |
3.1 |
6.1 |
3.0 |
4.4 |
6.6 |
2.2 |
5.2 |
7.7 |
2.5 |
2012 |
3.5 |
6.0 |
2.5 |
4.7 |
6.6 |
1.9 |
5.5 |
7.7 |
2.2 |
2013 |
3.6 |
5.9 |
2.3 |
4.8 |
6.6 |
1.8 |
5.6 |
7.7 |
2.1 |
2014 |
3.6 |
6.0 |
2.4 |
4.9 |
6.2 |
1.3 |
5.7 |
7.9 |
2.2 |
2015 |
3.7 |
6.2 |
2.5 |
4.9 |
6.5 |
1.6 |
5.8 |
7.6 |
1.8 |
表6 2010-2015年新疆与内蒙古自治区羊生产占全国总量比重对比表
单位:%
年份 指标 |
羊存栏 |
羊出栏 |
羊肉产量 |
||||||
新疆 |
内蒙古 |
差额 |
新疆 |
内蒙古 |
差额 |
新疆 |
内蒙古 |
差额 |
|
2010 |
11.0 |
18.1 |
7.1 |
10.3 |
20.0 |
9.7 |
11.2 |
22.7 |
11.5 |
2011 |
10.7 |
18.8 |
8.1 |
10.8 |
19.8 |
9.0 |
11.8 |
22.4 |
10.6 |
2012 |
10.7 |
18.7 |
8.0 |
10.9 |
19.9 |
9.0 |
11.8 |
22.2 |
10.4 |
2013 |
12.3 |
18.0 |
5.7 |
11.1 |
19.9 |
8.8 |
12.0 |
22.1 |
10.1 |
2014 |
12.6 |
18.0 |
5.4 |
11.3 |
19.6 |
8.3 |
12.2 |
21.8 |
9.6 |
2015 |
12.8 |
18.4 |
5.6 |
11.6 |
19.7 |
8.1 |
12.5 |
21.8 |
9.3 |
数据来源:2011-2016年《中国畜牧业统计调查资料汇编》
(三)活畜牛羊价格先升后降,牛羊肉价格对物价总水平影响程度增强
与“十一五”末相比,新疆活畜牛羊出栏价格与市场牛羊肉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2015年与2010年相比,活牛出栏平均价格增长了24.6%,活羊价格增长了6.5%;同期消费品市场牛肉价格增长了58.5%,羊肉价格增长了30.2%。但受供求关系变动影响,“十二五”期间活牛羊价格呈现出由低至高再回落态势;受上游价格传导影响,同期消费品市场牛羊肉价格变动情况与之同步。综合分析活畜牛羊及牛羊肉价格变动原因:一是“十二五”期间新疆牛羊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供给水平提升迅速;二是外部有效需求不足;三是大批量低成本的牛羊肉进口冲击影响。图1反映出,“十二五”期间,2013年是新疆活畜牛羊价格的最高点,也是价格的分水岭,自2014年2月份以来,随着全国畜产品价格总体下行,新疆畜产品价格自2014年5月以来也开始走低。分年度看,活牛价格上涨幅度大,活羊价格上涨幅度小。由于新疆并非养牛大省,牛生产规模小、发展慢,目前在全国仅居于中上游位置,且肉牛养殖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自2012年以来更多受外部省市市场需求拉动影响,价格相对处于高位;而新疆肉羊饲养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内蒙古,市场羊肉价格高企促进了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扶持肉羊生产政策措施,加快了肉羊生产的发展步伐,肉羊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供给水平提高,羊肉供应渠道多元化,外部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市场价格逐步回落。
受上游牛羊活畜价格由高到低传导影响,市场牛羊肉价格变动明显。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居民消费价格调查资料反映,牛羊肉价格变动在稳物价、惠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3.1%,牛肉价格上涨13.0%,羊肉价格上涨19.4%,牛羊肉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0.63个百分点。在牛羊肉价格涨幅最大的2013年,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3.9%,牛肉价格上涨39.2%,羊肉价格上涨19.8%,创五年来最大涨幅,牛羊肉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1.09个百分点,成为所调查商品和服务中对CPI影响最大因素。在牛羊肉价格下跌的2015年,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0.6%,牛肉价格下跌8.3%,羊肉价格下跌16.9%,牛羊肉价格下降明显,影响CPI下降0.74个百分点。
表8 牛羊肉对物价总指数涨跌影响程度表
单位:%
指标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CPI |
3.1 |
5.9 |
3.8 |
3.9 |
2.1 |
0.6 |
|
牛羊肉价格对CPI影响程度 |
0.63 |
0.49 |
0.36 |
1.09 |
0.03 |
-0.74 |
|
其中 |
牛肉 |
0.13 |
0.11 |
0.07 |
0.45 |
0.08 |
-0.13 |
羊肉 |
0.50 |
0.38 |
0.29 |
0.64 |
-0.05 |
-0.61 |
数据来源:2010-2015年新疆调查总队居民消费价格监测资料
(四)畜牧业产值快速增加,调结构促畜发展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新疆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畜牧业产值持续增加,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新疆畜牧业产值由2010年的375.7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49.51亿元,年均增幅为11.6%,同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7%,增幅高出2.9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2010年的20.4%提高到2015年的23.2%,提高了2.8个百分点,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农业服务业中发展最为迅速,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积极贡献,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对牛羊肉的有效需求。详见表7:
表7 2010-2015年新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占比构成表
单位:亿元 %
指标 年份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
|||||||||
农业总产值 |
林业产值 |
牧业产值 |
渔业产值 |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
|||||||
总额 |
占比 |
总额 |
占比 |
总额 |
占比 |
总额 |
占比 |
总额 |
占比 |
||
2010 |
1846.18 |
1376.89 |
74.6 |
35.27 |
1.9 |
375.79 |
20.4 |
12.67 |
0.7 |
45.57 |
2.4 |
2011 |
1955.39 |
1437.89 |
73.5 |
38.08 |
2.0 |
415.00 |
21.2 |
14.17 |
0.7 |
50.25 |
2.6 |
2012 |
2275.67 |
1675.00 |
73.6 |
43.04 |
1.9 |
485.37 |
21.3 |
15.26 |
0.7 |
57.00 |
2.5 |
2013 |
2538.88 |
1806.11 |
71.1 |
48.13 |
1.9 |
604.20 |
23.8 |
17.17 |
0.7 |
63.27 |
2.5 |
2014 |
2744.01 |
1955.11 |
71.3 |
49.39 |
1.8 |
651.20 |
23.7 |
19.60 |
0.7 |
68.70 |
2.5 |
2015 |
2804.42 |
2005.38 |
71.5 |
53.15 |
1.9 |
649.51 |
23.2 |
21.77 |
0.8 |
74.61 |
2.6 |
数据来源:2011-2016年《新疆统计年鉴》
二、“十二五”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助力高位推动,供给能力提升明显
针对“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中期新疆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的问题,新疆各级政府高位推动,出台实施优惠政策补贴,加大牛羊生产政策落实力度,促进牛羊生产持续发展。2012年自治区出台三年出栏1000万只肉羊规划;201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肉羊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肉羊肉牛生产发展补奖资金管理办法》,首次对从区外引进优良生产母畜的养殖场(户)、养殖专业合作社及涉牧企业进行补贴。从区外引进的生产母羊,按照南疆三地州每只补助500元、其它地州每只3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从区外引进的生产母牛按照每头20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南疆三地州通过自繁自育方式在年度内新增地方优良品种生产母羊的养殖户,每只给予100元一次性补贴。在28个肉羊生产重点县(市)实施养殖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效拉动了肉羊生产投入。2014年,自治区加大了对201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肉羊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肉羊肉牛生产发展补奖资金管理办法》政策的落实力度。2014年自治区各级财政资金8亿多元用于支持肉羊肉牛产业发展,增加生产母畜存栏规模,牛羊肉生产保供给成效明显。2015年制定下发了《新疆南疆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及《新疆南疆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案》,推动第一批5个地(州)24个县(市)27个项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国和新疆先后于2013年8月和2013年年底出台牛羊肉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为草食畜牧业高位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舆论支持。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涵盖规模养殖、母畜扩增、饲草料保障、良繁体系、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支持政策体系,这为牛羊肉增产保供提供了强大支撑。
(二)城乡居民家庭牛羊肉消费量持续增长,牛羊肉供需矛盾趋于缓解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对牛羊肉有着消费偏好倾向。这种消费偏好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牛羊肉市场价格涨跌对其消费影响较小。“十二五”期间,新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农人口增加,城镇居民人口呈现增长态势,农村人口呈现减少态势。新疆城镇人口从2010年的933.58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1114.50万人,年均增加36.18万人,增长3.6%;农村人口从2010年的1248.01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1245.23万人,年均减少0.56万人。随着新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自治区民生工程建设和惠民政策的扶持,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3644元提高到2015年的24764元,年均增长12.7%;农村居民纯收入却从2010年的4643元提高到2015年的8765元,年均增长13.6%。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2015年新疆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牛羊肉
表9 2010-2015年新疆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表
单位:万人 元 公斤
指标 年份 |
城乡人口总数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
城镇居民人均 牛羊肉消费量 |
农村居民人均 牛羊肉消费量 |
||||
城镇 |
农村 |
城镇 |
农村 |
牛肉 |
羊肉 |
牛肉 |
羊肉 |
|
2010 |
933.58 |
1248.01 |
13644 |
4643 |
3.86 |
9.87 |
2.32 |
9.18 |
2011 |
961.67 |
1247.04 |
15514 |
5442 |
4.83 |
10.06 |
3.6 |
9.66 |
2012 |
981.98 |
1250.80 |
17921 |
6394 |
5.17 |
10.77 |
4.38 |
11.70 |
2013 |
1006.93 |
1257.37 |
19874 |
7296 |
5.16 |
9.03 |
3.24 |
11.04 |
2014 |
1058.91 |
1239.56 |
21811 |
8113 |
5.11 |
9.39 |
3.8 |
12.19 |
2015 |
1114.50 |
1245.23 |
24764 |
8765 |
5.39 |
11.23 |
4.03 |
14.81 |
数据来源:2011-2016年《新疆统计年鉴》
与城乡居民对牛羊肉消费持续升温比较而言,社会外部消费有效需求不足。总体看,“十二五”新疆牛羊肉供需矛盾由初期的紧平衡趋于目前的总体平衡,主要影响因素为:一是新疆旅游业受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有所起伏,来疆旅游人数波动较大,未能对牛羊肉的消费形成长期稳定的需求拉动;二是2012年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十项规定”的陆续出台执行力度加大,社会集团等不正当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遏制,倡导勤俭健康消费理念正在形成,对牛羊肉消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三是近两年受全国总体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进疆务工就业人数明显减少;四是新疆畜产品加工水平低,无法将产能扩大后的增量转化为附加值高的牛羊肉制成品;五是牛羊生产特点决定,牛羊养殖周期长;规模化程度低,且出栏时间较为集中,做不到四季均衡出栏,致使局部地区牛羊肉呈现季节性供给有余。
三、“十二五”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要素对生产形成硬约束,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1、养殖户融资成本较高。一是当前养殖户普遍面临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而银行贷款仍以“春贷秋还”的农户信用贷款模式为主,贷款额度较小,贷款利息高,面对价格高企的架子畜,3-5万元的贷款额度可谓杯水车薪;贷款周期较短,大多数贷款期限仅为一年,畜牧业生产一般2-3年后才能见效,养殖户获取资金难度加大。二是抵押贷款方式单一,农业用地不能做抵押,活畜牛羊无法做抵押物,更加深了金融机构“慎贷”心理;承担担保企业授信额度有限,限制了畜牧业贷款需求,致使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使信贷资金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小规模养殖户及育肥户得不到稳定的贷款支持,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难以形成规模养殖。
2、饲草料成本居高不下。据调查,新疆牛羊生产总成本中饲草料费用占到60%以上,牛羊养殖业发展受饲草供应短缺问题较为严重。从自治区畜牧部门了解到,饲草料短缺主要体现在供给总量不足和区域供给不平衡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新疆畜牧业持续发展和定居兴牧、安居增畜工程的推进,特别是自治区新增千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区内饲草料供给压力不断加大。根据自治区畜牧厅编制的《新疆1000万亩优质饲草料地建设规划(2016-2020)》草料供需平衡现状分析,目前疆内饲草料缺口在640万吨以上,而且随着牲畜饲喂结构改善和舍饲比例的提高,对优质饲草料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受水资源、气候条件、种植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南疆及东疆地区饲草料自给能力严重不足。
此外,上述地区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草料种植余地有限,加之受水资源所限和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硬性规定,依靠新建大面积饲草料地缓解饲草供给不足矛盾很不现实。草料价格居高影响到牛羊养殖收益。据自治区畜牧厅测算,2015年冬季,北疆地区小麦秸秆、苜蓿草平均价格分别为0.4元/公斤、1.4元/公斤,而南疆地区平均价格则达到了1元/公斤、2元/公斤,导致南疆地区每只生产母羊冬季舍饲成本平均较北疆地区偏高100-150元以上,直接影响到牛羊养殖户生产收益。
3、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受城镇化因素影响,部分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从事牛羊生产经营的劳动力供给减少,供给结构也发生变化。牛羊生产过程中的粗活累活劳动强度较高,工作环境恶劣,再加上工资远不如城市短工,导致牛羊养殖行业难以获得年轻人青睐。尽管当前养殖场主对技术人员越来越重视,部分养殖场仍然存在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尽管养殖场对技术人员的待遇比普通工人高出至少30%,也更加重视其后续的学习培养,但部分技术人员不安心于长期固定在某个养殖场,会选择跳槽或自主创业。
(二)规模化养殖水平低,影响牛羊生产转型升级
当前新疆牛羊生产仍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发展缓慢。从2011-2016年《中国畜牧业统计调查资料汇编》反映出,“十二五”新疆牛羊规模化养殖发展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牛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单位)从2010年的97个增加到2015年的167个,年均增速11.5%,高于同期全国3.2%的增长速度;但作为新疆主要牲畜的羊存栏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单位)从2010年413个增加到2015年的557个,年均增速8.3%,比同期全国13.2%的增速低4.9个百分点。
新疆牛羊规模化养殖主要受到场地和资金不足的制约。当前牛羊规模化养殖对土地需求量大;但养殖用地规划协调难度较大,获取大片土地较为困难。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养殖场在拆迁新建、扩大场地方面限制较多。而传统的中小养殖规模户大多在自己居住的房前屋后建圈舍养殖,人畜不分,要扩大养殖规模,都会遇到养殖用地不足的困难。规模化养殖前期需在基础设施、饲草料及存栏牲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门槛较高,中小型养殖场户扩大生产规模困难重重。
(三)养殖风险加大,行业技术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行业风险不断加大。受生产方式、养殖规模、饲养成本、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近两年新疆牛羊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牛羊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日趋明显。一是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差,当前新疆牛羊生产仍以散养为主,养殖方式落后,规模不大,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下,资金支撑力度薄弱,难以应对市场大幅波动,一旦出现亏损,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再生产难以为继。二是进口牛羊肉冲击较大,与新疆相比,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牛羊肉出口国饲草资源丰富、饲草成本低,养殖、屠宰技术先进,牛羊肉出口成本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备显著价格优势,国外低价优质的进口牛羊肉涌入市场,对新疆本地区牛羊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三是部分省市对牛羊扶持政策力度较大,牛羊跨省、跨区域流入流出速度加快,疆内养殖户应对价格波动、安排生产难度日益加大。
疫病风险依然存在。近年来,尽管新疆各地通过加强防疫,没有发生大范围突发性严重疫情,但在部分地区,牛羊疫病仍时有发生。当前,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防疫人员力量和技术水平均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情况,村级动物防疫员收入偏低,防疫人员少,队伍不稳定,防疫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防疫检测设备数量少且较为落后、信息发布不及时等,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新疆牛羊生产发展和养殖场户生产积极性。肉牛、肉羊离开天然草场进行圈养后,由于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加之营养摄入不全面,使牛羊过度“偏食”而导致抗病能力减弱,疫病死亡情况较为容易发生;此外,外来疫病防控难度大,病毒变异速度加快,而跨区域监督设施不足,也使得动物疫病防控难度不断加大。
(四)资源环境约束力增强,环境保护压力凸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新疆也早已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确立为本地区发展理念,新疆牛羊产业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约束压力不断增大。表现在新疆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在大部分农牧区推行禁牧、休牧措施,随着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饲草供应明显减少,畜牧业由传统的放牧式转向舍饲、半舍饲养殖,生产规模难以快速扩大。还有新疆牧区旱灾、鼠灾、雪灾及冻灾较为频繁,草场生产条件较为恶劣,气候异常不仅会引起饲草减产,还会引发母畜生产能力及幼畜存活率下降、畜产品品质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牛羊生产带来的环境保护压力日益显现。一方面,牛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成为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牛羊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排泄物污染,对养殖场地周边的空气、水域等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因病致死牛羊无害化处理存在隐患。一些地方政府和养殖场户环保及法律意识淡薄,地方卫生及检验检疫部门受人员及经费的制约,无害化处理体系不健全,技术水平不高,在开展填埋时常会出现选址不合理、掩埋不深、消毒不严等问题,造成二次污染,少数养殖户或将染有疫病的牛羊提前屠宰,或将病死牛羊自行就近掩埋甚至随地丢弃,对环境影响较大,也带来了防疫风险。
四、“十三五”促进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措施建议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一产上水平,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围绕“稳粮、调棉、优果、兴牧”的方针,充分挖掘农牧业发展潜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牧产品深加工,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打造新疆农牧产业绿色、生态、有机品牌,提高农牧产品有效供给。为实现上述目标,促进新疆草食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产量,加快推进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确保畜产品供给安全。
(一)去库存:优化种畜结构,保护核心产能
新疆牛羊生产去库存应重点关注供给端,逐步淘汰低效、落后种畜,保护和扩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畜生产能力。目前新疆牛羊良种比率、单产水平和总体生产效率偏低,原种场的选种选育水平不高,供种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牲畜品种改良工作的现实需要。新疆与同为草原畜牧业大省的内蒙古相比,牛羊良种化率相差25个百分点以上。良种繁育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新疆牛羊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要加快扩张生产母畜规模。把种源体系建设放在推进产业发展的首位,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提高良种畜生产能力和畜群良种化水平。积极支持从区外大规模引进优良生产母畜,充分利用国内重点养殖省区的生产资源,加快引进一批优质生产母畜。大力支持地方良种母羊的扩繁生产,加快提升区内自繁生产母畜能力。通过扩大生产母畜数量,加快提升肉羊肉牛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继续深入落实牛羊良种补贴政策。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全疆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对地、县、乡各级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分别给予补贴,重点支持种牛场、奶牛规模养殖场种群扩繁工作;另一方面要扩大新疆牛羊良种补贴项目的规模,提高活体种公畜购置补贴标准,优化补贴办法,开展直补试点工作。对新疆优质牛性控冻精推广和从国外引进肉牛肉羊原种、胚胎、冻精等种质资源给予补贴,对南疆地区多浪羊、巴尔楚克羊、和田羊、柯尔克孜羊等地方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和新疆地方肉羊品种及细毛羊育种核心群母羊实施饲养补贴政策,保护核心产能,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降成本:加快饲草料产业发展,降低牛羊养殖成本
随着牛羊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新疆退耕还牧、草畜平衡政策的不断推进,饲草料缺口逐年增大,价格呈现区域性上涨,既提高了牛羊生产成本,又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必须多管齐下,促进新疆饲草料生产发展,提高草料供给能力。
一是加大饲草料地种植力度。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积极推进南疆地区“粮改饲”和北疆地区“旱改草”工程建设。对南疆地区饲用玉米和复播青贮玉米种植给予小麦种植同等补贴政策;对北疆地区非法开垦的荒地逐步改为饲草料地,对降水较为丰沛的山地建设为优质草场。通过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饲草料产业发展、稳定饲草料地生产经营防线、强化配套水利设施等措施,促进饲草料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打造一批饲草料全产业链大企业集群。
二是促进饲草料交易流通,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着手布局北疆至哈萨克斯坦、南疆至吉尔吉斯斯坦、东疆至河西走廊的优质牧草交易通道,利用国内国外资源促进饲草产业发展;实施饲草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疆内扩区域调运饲草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政策,促进饲草料集中交易和跨区调配,破解当前新疆局部区域饲草料供给难题。
三是加强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和饲草多元化利用的知识普及,扩大饲草料供应来源。继续推广饲用青贮玉米,秸秆青贮氨化,秸秆揉丝破碎,秸秆制粒和秸秆TMR技术,降低秸秆饲料的浪费。对采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技术的饲草料加工企业、合作社、规模养殖户进行奖励性补贴。重点推动秸秆养畜示范和秸秆饲料利用推广项目,促进秸秆饲料的利用效率。推动饲料综合调制技术的普及,提高番茄渣、葡萄藤嫩枝、甜菜渣、甘草茎叶、棉杆等非常规饲料的综合利用水平。根据牛羊生产不同阶段,进行多元饲料的合理搭配,更有益于满足家畜各阶段的营养,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收益最佳的饲料报酬率。
(三)补短板:推进牛羊适度规模养殖,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当前新疆牛羊生产规模养殖生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新疆牛羊生产规模化水平,应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适度推进规模养殖,加快推进产业化发展步伐。
一是积极整合各级政府畜牧业发展项目资金。应对套取国家和自治区财政资金的“空壳”养殖场户予以集中整治,对真正发展生产的养殖场户予以政策扶持保护其发展。通过整合国家中央预算内财政项目资金、自治区财政项目资金、南疆肉羊良种繁育体系等项目资金,建设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养殖场区,扩大规模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引导小规模散养向合作社等规模养殖方向转变,提高散户饲养的组织化、现代化生产水平。
二是支持新疆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区内外龙头企业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畜产品外销补助等政策;对疆内畜产品加工企业在购置加工机组、建设区内外销售平台等方面给予一定补助,并支持疆内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延长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提质量:加大疫病防治力度,提高牛羊产品品质
当前,新疆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防疫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足、防疫检测设备落后等问题,导致牛羊抗病能力减弱,疫病防治及养殖风险增大,进一步推高了养殖成本,也影响了牛羊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牛羊产品品质的提高。
一是强化牛羊防疫工作。切实加强基层防疫网络建设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大防疫投入,保障经费支出,进一步改善基层兽医工作条件。积极推进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培训,持续提高基层兽医人员的防疫与诊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控制和重点扑灭”的方针,降低发病率,减少疫病损失,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提高牛羊产品差异化生产能力。一方面立足于新疆肉牛、肉羊优势产业,加快绿色、有机高端畜牧产业园区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在畜牧业产业链的繁育、饲草料、防疫、自动化养殖及屠宰销售等各个环节合理分工,加强联动,为畜牧业生产经营提供产供销、运储加等各环节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另一方面依托新疆畜牧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基础,支持新疆在全国率先开展牛羊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牛羊肉生产及公共卫生安全。
表1 2010-2015年新疆与全国牛羊生产年均增速对比表
单位:万头(只)万吨 %
指标 年份 |
2015年 |
2010年 |
年均增速 |
新疆增速高于全国百分点 |
||||
新疆 |
全国 |
新疆 |
全国 |
新疆 |
全国 |
|||
存 栏 量 |
牛羊 |
4392.6 |
41917.0 |
3343.8 |
38714.3 |
5.6 |
1.6 |
4.0 |
牛 |
396.9 |
10817.3 |
330.4 |
10626.4 |
3.7 |
0.4 |
3.3 |
|
羊 |
3995.7 |
31099.7 |
3013.4 |
28087.9 |
5.8 |
2.1 |
3.7 |
|
出 栏 量 |
牛羊 |
3691.4 |
34476.1 |
3163.9 |
31937.0 |
3.1 |
1.5 |
1.6 |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 电话:0991-2690456 传真:0991-2690456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379号键龙大厦22层 邮编:830001 新ICP备 06003784号-5 网站标识码:bm36000031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1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