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新疆种植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稳粮减棉”格局。不断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做好“订单农业”为前提,科学引导基本农户逐步退出次宜棉区、风险棉区、低产棉区的棉花种植,改种春小麦、玉米、小杂粮等粮食作物,改种加工辣椒、加工番茄等特色经济作物;结合畜牧业发展,退棉还草,改种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料,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饲草料不足的问题,促进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夏粮生产呈现面积、产量双增走势
预计2016新疆夏粮总产量728.9万吨,较上年增加24.6万吨,增幅为3.5%。其中:小麦产量724.6万吨,较上年增加26.4万吨,增幅为3.8%。
2016年新疆夏粮播种面积1949.5万亩,较上年增加72.4万亩,增幅为3.9%。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934.1万亩,较上年增加75.1万亩,增幅为4.0%。
夏粮增长主要因素:
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2016年新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冬小麦、玉米、饲草和特色经济作物,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二是稳定的补贴政策。2016年新疆继续实行小麦敞开收购、敞开直补政策,小麦最低收购信息参考价格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为2.36元/公斤,稳定的财政补贴政策有效保障了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二、棉花播种面积继续维持下降走势
预计2016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为2753.2万亩左右,同2015年国家统计局核定的新疆棉花播种面积2856.5万亩相比,减少103.3万亩,减幅为3.6%。
2016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在政府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的引导下虽继续保持下降走势,且下降幅度在不同种植规模上有表现差异,棉花种植规模大的农户下降幅度不大,棉花种植规模小的农户下降幅度大。
三、存在问题
(一)水利建设滞后
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滞后,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二)农业组织化、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品牌创建相对滞后,市场开拓能力依然不足;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及规模经营生产的能力较低,造成新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三)部分地区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不利
今年上半年,我区气象条件对冬小麦、棉花等作物生长整体有利,但局部区域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程度略重,6月上中旬,大部麦区出现≥35℃的高温天气,气象条件对北疆大部冬麦充分灌浆及南疆西部冬麦千粒重的增加有不利影响,同时,6月中下旬北疆大部麦区强降雨天气多,致使沿天山部分麦区冬麦出现倒伏。5月份北疆大部棉区低温寡照、降雨多、土壤过湿,导致棉花生长缓慢,部分棉花出现烂根现象。预计盛夏我区气温偏高,降水呈“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
(四)农业结构矛盾日益凸显
主要是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其次品种结构不合理,许多农民从事农业开发盲目性较大,忽视了市场需求,缺乏信息引导和市场观念。
(五)特色农产品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虽然近年来特色农产品受到普遍关注,得到各级政府政策上的扶持,但是特色农产品仍存在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供销环节关系还未完全理顺等问题,还没有完全形成促进增效增收的合力。
四、下半年农业生产建议
(一)持之以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工作
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彻底改变农业生产丰歉不均的现状。
(二)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
进一步健全农业防灾减灾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洪水、病虫害等灾害的防范工作,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三)加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田间管理工作
下大力气做好农田肥水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分阶段、分批次深入田间查苗情、墒情、病虫情,分区域、分作物提出技术指导意见,做好秋粮、棉花作物田间管理,确保秋粮、棉花生产平稳安全运行。
(四)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培育支柱产业
特色是竞争力,规模是占有率,特色加规模才有优势,才有市场,才有效益。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明确主导产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发展若干具有示范效应的规模型特色农产品基地,搞好林果业农产品的品质改良和精深加工,加强规划,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
(五)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集群形成,组建具有竞争活力的大型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促使农业产业化有更大的飞跃。对本地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进行分析排队,选准重点,及时制订和完善各类农产品系列标准,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标准化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的建设步伐,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教育;健全组织服务体系,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形成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