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牛羊肉价格下跌对牛羊生产影响及应对之策
新疆作为多民族群众聚居地区,具有较强的牛羊肉消费偏好。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牛羊肉需求呈增长趋势。但由于草场退化,资源环境对牛羊生产制约等因素影响,使得新疆牛羊肉价格自2009年以来快速上涨,于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点。2014年以来,随着全国性畜产品价格的相继走低,曾被誉为“牛魔王”、“羊贵妃”的牛羊肉价格相继步入下降通道,且呈现出波动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征。导致牛羊肉价格下跌原因是什么?价格下跌对生产有什么影响?采取什么措施应对?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对促进新疆畜牧业生产有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当前新疆牛羊肉价格变动特点
(一)牛羊肉价格持续呈下降走势
自2009年以来,新疆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2013年的牛肉、羊肉平均市场零售价格分别达到了61.3元/公斤和60.0元/公斤,是2009年的1.90倍,五年间价格翻了近一番。自2014年2月份以来,随着全国畜产品价格总体下行,新疆畜产品价格进入5月以来也开始走低。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居民消费价格资料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新疆羊肉价格同比下降15.9%,下降走势持续17个月;牛肉价格同比下降7.6%,延续自2014年12月以来的下降走势,持续下降10个月。自治区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三季度,新疆羊肉价格由6月份的47.85元/公斤反弹至7月份的48.67元/公斤,到9月初逐步回落至48.10元/公斤,比全国羊肉月均价格59.99元/公斤低19.8%;三季度牛肉均价为54.85元/,较2014年同期均价61.12元/公斤低6.27元/公斤。
(二)牛羊肉价格成为CPI低位运行的主要因素
2015年前三季度,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0.5%,涨幅较上年同期缩小1.9个百分点,呈低位运行态势。影响CPI八大类指数呈现“六增两降”趋势,其中,食品类和交通通信类价格均下降0.9%。从构成分析看,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造成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食品类价格下降0.9%,影响CPI下降0.36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7%,影响CPI下降0.67个百分点,而羊肉价格下降15.9%,牛肉价格下降7.6%,牛羊肉价格下跌共影响CPI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羊肉价格影响度达到0.58个百分点,牛羊成为所调查商品及服务中对CPI的影响最大的。
二、影响新疆牛羊肉价格持续下跌主要原因
始于2014年5月以来迄今新疆牛羊肉价格的大幅波动,是供需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供给看,各级政府高位推动,优惠政策助力,养殖户积极性提高,牛羊生产有效供给规模持续扩大;宏观调控市场手段多元,加大了市场尤其是节假日市场的供应量。从需求看,城乡居民牛羊肉消费量相对稳定,市场有效需求弱化,牛羊供需矛盾进一步缓解。牛羊肉价格的持续下跌,是牛羊肉供给大于需求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对供需双方的自发调节,与全国畜产品价格下行变动趋势一致,新疆作为肉羊生产主产区,价格变动幅度更大,属于正常变动。应正视这种变化对新疆畜牧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一)牛羊生产供给总量持续增加
1、牛羊自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09-2013年,新疆受惠于中央及自治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各项政策的出台落实,各地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牛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总量比重稳步提升,保障市场供给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与2009年相比,新疆牛羊存栏4034.36万头(只),年均增长3.9%,牛羊出栏3337.75万头(只),年均增长3.0%,牛羊肉产量87.53万吨,年均增长3.0%。牛羊存出栏量及肉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稳中有升,其中,羊存栏量及羊肉产量长期稳居全国第2位,出栏量由2009年的第3位上升至2011年第2位保持至今;牛存栏量由2009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15位,出栏量及肉产量分别稳定在全国第10位和第8位。
针对2009年-2013年新疆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的问题,新疆各级政府加大牛羊生产政策落实力度,促进牛羊生产持续发展。2012年自治区出台三年出栏1000万只肉羊规划;201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肉羊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肉羊肉牛生产发展补奖资金管理办法》,首次对从区外引进优良生产母畜的养殖场(户)、养殖专业合作社及涉牧企业进行补贴。从区外引进的生产母羊,按照南疆三地州每只补助500元、其它地州每只3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从区外引进的生产母牛按照每头20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南疆三地州通过自繁自育方式在年度内新增地方优良品种生产母羊的养殖户,每只给予100元一次性补贴。在28个肉羊生产重点县(市)实施养殖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效拉动了肉羊生产投入。2014年,自治区加大了对201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肉羊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肉羊肉牛生产发展补奖资金管理办法》政策的落实力度。2014年自治区各级财政资金8亿多元用于支持肉羊肉牛产业发展,增加生产母畜存栏规模,牛羊肉生产保供给成效明显。2015年制定下发了《新疆南疆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及《新疆南疆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案》,推动第一批5个地(州)24个县(市)27个项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自2012年以来,新疆相继出台了扶持牛羊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目前已初步形成涵盖规模养殖、母畜扩增、饲草料保障、良繁体系、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支持政策体系,这为牛羊肉增产保供提供了强大支撑。2014年与2013年相比,新疆牛羊肉产量增长6%。经过这一轮高位政策扶持和市场价格驱动,极大调动了养殖户生产积极性,新疆牛羊生产自身发展加快,保障市场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2、牛羊肉市场供应货源多元化。这些年针对新疆牛羊肉价格上涨问题,自治区宏观调控牛羊肉市场价格措施及手段趋于多元化。一方面,加大了中央、自治区及部分地州政府储备肉设施建设,增加收储容量,在重大节假日市场投放政府储备肉;另一方面,扩大进口牛羊肉规模,不定期以低于市场鲜牛羊肉10多元的价格,向市场投放进口冷冻牛羊肉,满足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对牛羊肉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供给,市场供给总量规模呈现不断增加趋势,牛羊肉供需矛盾趋于缓解。
(二)牛羊肉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牛羊肉消费量稳步增长。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城乡居民收入、畜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政策因素等。据统计,新疆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量从2009年的14.84公斤,下降至2013年14.19公斤,下降4.4%;2014年因牛羊肉价格走低,人均牛羊肉消费量14.5公斤,比2013年增长2.3%,但仍低于2009年的消费水平。据统计,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量从2009年的11.02公斤增加至2013年的14.28公斤,年均增长6.7%,高出同期城镇居民2.3个;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15.99公斤,比2013年增长12.0%。新疆农村地区,尤其是南疆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牛羊肉作为穆斯林群众的传统食品,饮食结构较为固定;农村居民自己饲养自己食用的量较为均衡,对市场量的变化影响不大。再加上农村地区可替代的肉制品较少,无论牛羊肉价格涨跌多少,农村居民对牛羊肉的需求尤其是羊肉的需求保持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新疆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1276.23元(指城乡居民在家庭以外食堂内部、餐饮企业等就餐支出),比2013年增长3.7%。作为多民族地区,在外就餐中牛羊肉的消费仍占主导地位的。新疆城乡居民家庭内外消费牛羊肉数量的增长,尚不能完全消化掉生产增加的供给量,也未能阻止牛羊肉价格走低态势。
2、牛羊肉市场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牛羊肉价格呈走低态势,还表明除城乡居民以外的社会消费对牛羊肉消费需求不足,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近几年新疆旅游业低迷,旅游人口不能有效带动牛羊肉消费。
二是这两年各地随着加大执行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力度,遏制了公款吃喝等不正当消费,倡导勤俭健康消费理念。
三是2015年受全国总体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进疆民工就业人数明显减少。
四是新疆畜产品加工水平低,无法将产能扩大后的增量转化为附加值高的牛羊肉制成品。
五是牛羊生产特点决定,养殖周期长;规模化程度低,出栏较为集中,做不到四季均衡出栏,导致活畜牛羊价格跌势较快。
三、牛羊肉价格下跌对畜牧业生产影响
2015年,受整个市场供需失衡影响,部分商品价格进入调整周期,出现持续性相当长时间的价格下跌,长期看,将不利于生产平稳发展。今年新疆畜牧业生产环节活畜牛羊价格下跌传导至市场终端牛羊肉价格的持续下降,对新疆畜牧业生产影响突出表现在两大问题。
(一)养殖户增产不增收现象突出
2015年前三季度,新疆羊肉产量42.15万吨,增长6.5%。产量增加并没有带来收益的增长。表现在牛羊活畜价格的波动起伏,养殖户收益全面下降。前三季度,活牛出售价格比上年同期平均降幅在10%以上;活羊出售价格平均降幅达到20%以上。从各地调查反映情况来看,往年三季度是大量收购活牛羊的季节,但2015年3季度收购活牛羊的商贩数量明显少于去年。据牛羊规模养殖户反映:活畜收购的商贩收购价格有的比市场活畜交易价格还要低,而且压价压级现象严重。有的牧区部分乡镇场组织干部把农牧民的活牛、活羊拉到中心城市等屠宰场出售,但是扣除运输成本等费用,还是卖不出理想的价钱。往年牛羊育肥户从8月份就开始陆续购进牛羊进行育肥,而2015年同期大部分牛羊育肥户还处于等待观望状态,表示要进一步观察市场行情再做决定,有的牛羊育肥户表示亏损太严重,不打算继续购进,甚至要出清不养了。由于牛羊价格走低,养殖户信心不足,存在“越养越赔钱”的心理,加大出栏量,以减少损失。
(二)养殖户归还银行贷款负担加重
2015年,因畜产品市场收购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出售活畜牛羊卖不出好价格。养殖户维持正常生产流动资金进一步趋紧。从调查看,目前农村五户联保信用贷款政策执行顺利,但是现行的小额信贷贷款存在着额度小、按季度归还银行贷款利息等问题,活牛羊收购价格持续下跌,散养养殖户还贷款压力负担较重。
规模养殖户自有资金更是难以满足维持正常生产资金需要。规模化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这两年自治区加大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投入。2015年前三季度,已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81 亿元,其中1.15亿元资金用于248个肉羊标准化规模场建设,0.66亿元用于76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从调查看,各地虽然出现了大量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市场行情不好,空圈率高。养殖场户为应对价格下跌和资金不足,采取措施就是维持或者缩减规模;实力弱的清圈退出。随着饲养成本的加大和规模化养殖投入的增多,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畜牧养殖业提质增效的难点。
四、促进新疆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措施建议
(一)强化金融信贷服务,化解养殖户资金难题
从增加贷款规模和品种、降低利率、扩大抵押物范围、延长贷款周期等方面不断创新,扩大牛羊养殖贷款总量规模,增加贷款品种;提供贷款贴息,降低养殖户资金成本,扶持重点规模养殖户做大做强;逐步扩大抵押物范围,解决散养户担保难、贷款少的问题;根据牛羊生产周期长的特点,适当发放中长期贷款,缓解养殖户还款压力。应探索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完善农村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快完善和落实金融信贷支持肉羊肉牛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力度,满足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
(二)扶持牛羊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规模养殖在提高养殖效益、抵御风险能力、疫情防控和防治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且由于其生产的相对稳定性,对保障市场供给,稳定市场价格有很大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加强政策性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促进饲养方式转变,提高集约化规模养殖水平。支持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和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建设肉羊肉牛规模化养殖场,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牛羊养殖基地和园区,提高肉羊肉牛生产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牧区大力发展草畜联营合作社和家庭牧场,通过草场和牲畜合理流转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牧区肉羊肉牛生产组织化程度。
(三)加大惠牧政策落实力度,保护养殖户生产积极性
积极落实肉羊肉牛生产补奖政策,解决养殖户肉牛肉羊产业发展中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保护草原生态建设;推进饲草料基地建设,解决南疆地区饲草料短缺问题,降低养殖户饲养成本;积极全面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养殖户防范意识;积极引导养殖户理性看待市场价格变动,合理调整畜群结构,保障收益。相关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反映惠牧利民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返利于民,增强养殖户发展生产积极性,共同度过牛羊养殖业发展难关,促进新疆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