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价格涨幅保持低位运行。1-8月,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0.4%,涨幅较上年同期缩小2.1个百分点,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下降0.1%。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步上涨,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0.5%。
一、1-8月CPI运行基本情况
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中,食品价格下降1.1%,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
(一)环比季节波动明显,同比低位运行
从月环比指数看,居民消费价格在-0.5%—0.7%涨跌区间运行。其中,1月份和2月份受元旦、春节消费旺季影响,价格分别上涨0.4%和0.7%;3月份至6月份价格受节后消费回落影响,分别下降0.5%、0.5%、0.4%和0.1%;7月份价格持平不变;8月份受食品价格回升影响,快速上涨0.7%。
从月同比指数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承接2014年涨幅回落的态势,在0.0%—1.4%区间低位运行。由于2014年同期对比基期较高,1—6月份同比涨幅均低位运行,分别上涨上涨0.5%、0.4%、0.1%、0.2%、0.0%、0.1%,7、8月份受新涨价因素增加影响,涨幅逐步扩大至0.6%和1.4%,(见下图)。
(二)八大类商品呈“六升二降”
八大类商品“六升二降”态势。其中,衣着类价格上涨3.4%、居住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5%、烟酒类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均上涨0.5%;食品类和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1.1%和0.9%。
(三)翘尾因素成为主导,新涨价因素弱化
据测算,2014年物价上涨对2015年1-8月CPI产生的翘尾影响约为0.27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影响约为0.1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8月CPI微涨主要是翘尾因素在发挥作用。从月度情况来看,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是逐月上升的,并在8月份达到1.2个百分点。而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新涨价因素对CPI的影响则成先扬后抑,在2月达到最高点后作用力在逐月减弱,到8月份开始又有回升趋势(见下表)。
1-8月CPI涨幅及翘尾和新涨价因素表
项目名称
|
1 月
|
2 月
|
3 月
|
4 月
|
5 月
|
6 月
|
7 月
|
8 月
|
CPI涨幅
|
0.5
|
0.4
|
0.1
|
0.2
|
0.0
|
0.1
|
0.6
|
1.4
|
翘尾
|
0.1
|
-0.7
|
-0.5
|
0.2
|
0.3
|
0.6
|
1.0
|
1.2
|
新涨价
|
0.4
|
1.1
|
0.6
|
0.0
|
-0.3
|
-0.5
|
-0.4
|
0.2
|
二、CPI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明显
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1-8 月全区食品类价格下降1.1%,影响CPI下降0.44个百分点。与往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不同,食品价格走势以降为主,涨幅比上年同期缩小了5.6个百分点。分月看,新疆食品价格持续回落,特别是春节过后3-7月环比分别下降1.6%、1.1%、2.3%、2.4%和1.3%,降幅均超过1%,进入8月价格开始快速回升,食品价格指数上涨1.0%。食品价格回落一方面是受收入预期和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消费需求不振;另一方面是气候渐暖,农产品供应充足所致。1-8月新疆主要食品价格变动特点如下:
1、牛羊肉价格持续低位,猪肉价格出现回升。从去年开始,新疆的猪、牛、羊肉价格均出现了连续下降,分别连续下降16、9和16个月,即使今年春节及开斋节期间也未出现明显反弹。1-8月,新疆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9%,影响CPI下降0.68个百分点,是所有调查商品及服务中对CPI的影响最大的一类。其中:羊肉价格下降15.6%,影响CPI下降0.57个百分点;牛肉价格下降7.4%,影响CPI下降0.1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2.1%,影响CPI下降0.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近年来养殖效益持续看好,养殖户积极性高,供给有所增加;二是随着自治区扶持牛羊生产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牛羊肉生产和供应得到有力保障;三是中央、自治区、地州(市)三级储备肉的投放,在全区保障供应和满足民生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鲜菜价格小幅下降。2014年,受供应充足及各级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惠民措施影响,新疆鲜菜价格总体呈稳中回落态势。1-8月,新疆鲜菜价格继续回落,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2%,影响总指数下降0.13个百分点。
3、粮食价格增长放缓。新疆粮食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8%,涨幅呈逐季回落态势(2014年以来各季度粮食价格涨幅分别为3.9%、3.7%、3.5%、3.3%、1.9%、1.6%和1.6%)。其中,大米价格同比上涨2.1%,面粉价格同比上涨2.0%,其他粮食价格同比上涨5.0%。
4、鸡蛋价格回落明显。鸡蛋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4.7%,其中鲜蛋价格下降5.6%。2015年,全疆鸡蛋价格以降为主,1-5月鲜蛋价格环比均是下降的,6-7月略微上涨,1-7月新疆各地鸡蛋价格普遍在7元/公斤左右;8月份受全国价格影响鲜蛋价格开始大幅上涨,价格涨至10元/公斤,环比指数大幅上涨9.5%。
5、鲜瓜果价格有所上涨。1-8月干鲜瓜果价格上涨3.2%,其中鲜瓜果上涨4.2%。分月看,鲜瓜果价格呈不断回落态势,1-8月同比涨幅分别为13.9%、13.2%、13.2%、11.1%、2.4%、-7.7%、-7.1%、-4.5%。目前,随着西瓜、桃、葡萄等鲜瓜果大量上市,新疆鲜瓜果价格进入了下行通道。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
1-8月,新疆居民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1%,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36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主要来自以下三个因素:
1、烟草类价格上涨。自5月10日起,国家将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受其影响,烟草价格上涨4.0%,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06个百分点。
2、衣着类价格上涨。受原材料价格、人工费等上升影响,1-8月新疆衣着类价格上涨3.4%,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34个百分点,其中:服装上涨3.6%、鞋袜帽上涨2.7%、衣着材料上涨1.1%。
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受国家放开低价药品价格政策,加之药店自发性涨价影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5%,影响总指数上涨0.15个百分点。其中:西药价格上涨5.0%,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0.9%。
(三)服务价格拉动CPI上涨
1-8月,新疆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8%,拉动CPI上涨0.5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涨幅明显主要由二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受当前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影响,成本和需求共同推动上涨;二是春节期间,部分服务行业因为人手紧缺、经营成本上升、供求关系紧张等原因,导致了服务价格明显上涨。如家政服务、洗车、旅游、理发洗浴、娱乐等项价格出现了突发性上涨。
(四)居住类价格温和上涨
1-8月新疆居住类价格上涨2.3%,拉动总指数上涨0.33个百分点。具体看,自有住房价格上涨2.9%、住房租金价格上涨2.0%、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1.0%,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2%。
(五)成品油价格持续走低
2014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频繁调整。整体来看,1-8月汽、柴油价格以降为主且幅度较大,分别下降19.7%、20.4%。
(六)农村涨幅高于城市
1-8月,新疆城市CPI同比上涨0.4%,农村上涨0.5%,农村CPI涨幅高于城市0.1个百分点。在所调查的18个市县中,涨幅最高的是吐鲁番市(1.2%),涨幅最低的是库尔勒市(-0.6%),最高最低差为1.8个百分点;另外,CPI同比下降的有5个市(县),分别是库尔勒市(-0.6%)、阿克苏市(-0.5%)、莎车县(-0.5%)、塔城市(-0.4%)、阿图什市(-0.1%)。
(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小幅下降
1-8月,新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0%,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调查的10类农资价格“四升一平五降”。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涨4.8%,其中机械作业费和排灌费价格分别上涨6.2%和5.6%;农业手工工具上涨2.7%;农用种子、农用薄膜等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4%;饲料价格微幅上涨0.1%;机械化农具与上年持平;由于煤炭、原油等原燃料价格下降,导致化肥价格持续低迷,下降6.3%,是农资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另外,农用机油和产品畜降幅也较大,分别下降7.9%和4.9%;农药及农药器械、半机械化农具价格微幅下降,均下降0.1%。
(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全国
1-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新疆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居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31位。在西北五省中居第5位。
三、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需求不足和农产品供给充足导致CPI涨幅回落
供求关系是决定物价变化的基础性因素。从需求层面来看,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消费不足。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市场需求不足,新的消费热点较难形成,消费增速逐步趋缓。2011-201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17.6%、15.5%、13.3%、11.8%,呈现逐年回落态势。进入2015年,新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涨幅回落仍未改观, 1-7月份仅增长6.5%,为近几年以来最低增速。从供给层面来看,食品市场供应充足,今年以来,全区食品价格连续7个月下降,且有5个月降幅均超1%。主要原因一是粮价稳,百价稳。近年来,粮食连年增收,市场供应显著增加;二是今年以来,新疆气候适宜,未出现极端天气状况,农产品生产、运输、供给未受影响;三是政府“菜篮子”工程效果进一步显现。如蔬菜自给率增加、推行平价菜以及储备肉的投放等。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减轻物价上涨压力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逐渐走强等环境下,全球流动性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度不强,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起到抑制作用。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平稳小幅下行,走势疲软。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影响,2014年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进行了19次价格调整,其中下调次数15次。进入2015年,截至9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已进行了14次价格调整,其中下调次数9次。此外,国际金价不断下行,大宗农产品如小麦、稻米、玉米、大豆等价格,也低于国内水平。可见,输入性传导压力对国内物价上涨影响减弱。
(三)网上购物冲击消费品市场导致价格下降
网上购物模式以足不出户,方便快捷的优势迅速成为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的重要消费方式,分化了居民对传统消费模式的需求,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分流作用十分明显。据国家统计局反馈数据显示,上半年,新疆本地消费者通过网购实现的网上零售额132.5亿元,增长25.6%,分流了同期我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27%,全口径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同时拉低了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4.8个百分点,全口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7个百分点。由于网上商品和服务的成本比实体店低,价格也相对更便宜,竞争更具优势,从而带动了整体商品价格的下降。
当前居民消费价格的平稳走势与现阶段经济增速相匹配,符合宏观调控预期。从后期来看,国内外经济环境仍较为复杂, 价格总水平运行中推动与抑制因素并存,预计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将维持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