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它以灵活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在服务患者和缓解就医难等方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日,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对疆内31家民营医院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新疆民营医院虽然经营状况较为稳定,但普遍规模小,实力偏弱,生存空间狭小。
一、 民营医院基本情况
(一) 规模不大,以专科为主
调查显示,新疆民营医院从2000年前后进入发展期,各样本医院初始投资额均在300万元以下,并以自有资金为主,其中50万元以下占53.8%,50-200万元之间占33.3%,200万元以上占12.9%。其营业场所基本以租赁形式使用,营业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60%的企业营业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
从其从业领域来看,主要以专科医院为主,尤其是在妇科、男科、不孕不育、骨科、口腔科等风险相对较小、利润率相对较高的领域。在已定级的医院中,90%均为一级医院,其余10%为二级乙等。
(二) 经营情况稳定,效益不佳
调查显示,2014年31家民营医院共实现营业收入6680.5万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微利,但亏损比例较高。各医院经营情况参差不齐,月接诊人数从几十人到数千人不等,与所处区域、医院规模、设备条件、治疗方向、能否报销等有着直接关系。目前来看,优质民营医院数量少,大部分民营医院服务对象多集中在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等低收入人群,总体效益不佳。
(三) 投资大,回收慢,影响企业再发展
民营医院前期投入大,除了房租、购置设备、人员工资、还要支出广告投放、税金等各项费用,资本回收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 导致资金周围期长,后续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加上受医保限制、社会偏见等因素影响,企业普遍认为民营医院要做大做强非常困难。
当问及“未来三年内有无加大或减少投资的意愿时”,45.5%的企业表明可能会加大,48.4%的企业表明对未来经营状况不明,不会加大投资,另有6.1%的企业因为连年亏损有减少投资的意向。
二、 面临的困境
(一)医保政策限制多
一是进入医保定点难。虽然国办“58号文”要求,“将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各地不得将投资主体性质作为医疗机构申请成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审核条件”。然而,目前新疆很多民营盈利性医院仍然很难被确定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二是在报销额度方面限制多。如昌吉博爱医院每年的社保报销定额只有180万元,超出后就只能接纳现金消费,而180万元只能维持医院8-9个月的使用,剩余三四个月由于无法报销就诊人数必然减少。另外,还有对项目、购买设备方面的限制,如民营医院要引进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须经卫生部门审批,每年还有额度限制,这都阻碍了民营医院的发展。
(二)优惠扶持政策少
一是税收扶持少。按目前的政策,营利性民营医院参照服务性企业执行营业税、教育附加税、和所得税,仅享受开办3年免税的优惠。并且在实际中,医院从开业到走上正轨需要一两年时间,3年免税政策作用有限。二是政策扶持少。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举办非营利机构,有政府拨款,无偿划拨经营土地,在业务用房、设备购置、人员经费等方面均由国家财政投入。而民营医院均享受不到同等的投入补贴,尤其在征用土地、银行贷款、等级评审方面均享受不到政策支持,经营负担较重。调查显示,目前新疆民营医院场地租赁费用占年收入的10%以上,且租赁到期后经常面临涨价、搬迁的问题,不少医院反映希望政府能在找寻合适的经营场所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筹措资金难
调查发现,资金少、融资难是困扰新疆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瓶颈。医院要持续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更新医疗设备、引进人才等等,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再加上成本上涨,导致医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由于医院本身有投资大、回收慢的特点,使大部分医院资金使用紧张,也很难取得银行贷款,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等方式进行融资,其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公立医院。
(四)人才难以引进
人才引进难是调查中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由于在职称评定、薪酬水平、发展空间等方面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民营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难以和公立医院相比。目前民营医院多是退休返聘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少精英骨干力量。针对这个问题,民营医院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解决。一是外聘医疗人才,但成本高,难度大,二是自我培养人才,但进程缓慢,而且培养后人才流失会给医院造成较大损失。
(五)社会偏见普遍
民营医院要发展,首先要改变老百姓的观念。调查中,不少民营医院院长表示,社会偏见是阻碍民营医院发展的难题。社会偏见主要分以下几方面:一是对“营利性”容易误解。在老百姓看来,营利性就是为了赚钱,继而对服务价格、质量存在疑虑,直接影响医院声誉和效益。二是部分医院职业道德缺失。在快速发展期,竞争愈加激烈,个别医院缺乏自律,过度追逐经济利益,存在超范围经营、乱收费等行为,损害了民营医院的整体诚信度。三是媒体对民营医院医疗纠纷曝光率高。社会公众对民营医院认可度普遍偏低,信任度欠缺。
三、 对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建议
(一)打破制度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构建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一视同仁的政策和管理平台。落实各级关于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有关政策,尽快出台民营医院纳入社保定点医疗机构相关配套操作性文件并落到实处,适当放宽民营医院医疗项目、药品的限制,提高报销额度。卫生行政部门要在评定、医护人员执业标准、职称评定、诊疗科目设置和纳入医疗急救网络等方面应同等对待,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加大政策扶持,助力民营医院发展
通过政策优惠、财政扶持、基础设施规划等帮助民营医疗机构扩大经营规模,改善经营条件,提高医疗和服务水平。如将非公立医疗机构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按政策优惠合理安排用地需求,专项资金支持更新医疗设备,延长税收减免年限减轻企业负担,人才引进政策帮助人才引进交流等。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方面,要完善民营医院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制度,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搭建公立医院和民营机构人才交流平台,鼓励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尽快落实医师多点执业等政策,改善民营医院的职业环境,缓解民营医院的人才紧缺问题。二是从民营医院自身出发,一靠吸纳二靠培养,建立施展才华的好平台,通过政策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用人机制打造好人才队伍。
(四)加强自律,提高行业素质与社会信誉度
从民营医院自身的角度来讲,要创新思维、找准市场,在规模经营或特色医疗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鼓励民营医院加入行业学会,加强行业自律,增强规范经营、诚信办院意识,全面提高民营医院的社会信誉度。对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社会责任感强的民营医院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形象,倡导诚信执业和依法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