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资本注册制度新政后的变化
1、新增企业数量大幅增长
2014年3月各地陆续正式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以来,前往工商部门咨询的人员大量增加,新设立市场主体户数也大幅增长。据乌鲁木齐市工商局统计,2014年3月10日新政实施以来新增市场主体逐步呈现成倍增长态势,其中3月10日至4月30日新政初始,市场反映热烈,短短50天内,私营有限公司登记主体数量达到2086个,较2013年同期增长92%,此后两个月热度不减,直至下半年8、9月,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从峰值回落,截止10月底,新增登记企业数6785户,同比增长60%。
2、注册登记手续简化便利、费用低廉
资本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先期推行的是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即取消了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的注册资本额度的登记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改实缴制为认缴制,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改革后,新设立企业无需提供验资报告,从提交申请资料到取得营业执照所需时间由原来的5-7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若申办企业性质简单甚至一天内就可办结。同时企业将告别年检、实行年度报告制,工商部门对企业的年度报告不再进行事前审查,而是开展事后抽查。新设立企业普遍反映现行工商管理制度手续简便快捷,比想象中花费的时间减少很多,而且企业申请注册登记也没有工本费、管理费,调查显示只涉及广告发布费150元,用于登报公示,企业均表示该费用比较合理能够承担。
二、新成立企业及个体户基本情况
根据10月份新开展的“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跟踪调查”的结果,新疆新成立企业及个体户显示出以下特征:
1、行业分布不均,服务业单位数量占比最大
新成立企业及个体户的行业分布集中在服务业,在此次抽选的调查样本中,农业占2.3%,工业占7.5%,建筑业占2.7%,服务业占87.5%,其中批发零售业独占总数的40.0%。
2、激发社会创业热情,首次创业比例较高
此次调查的新设立小微企业样本中有58.6%企业或个体户是首次创业,二次或多次创业的占32.4%,而大学生首次创业比例仅为9.0%。企业注册简便,消亡的速度也比较快,新设立企业及个体户只有55.5%在正常经营,已停业的占4.9%,关闭的占6.1%,仍处于筹建状态的占24.2%,剩余9.3%的企业和个体户没有提供真实的地址和电话,已无从查找,属于非正常经营状态。
3、户均资产高,实际缴纳注册资本偏低,运营收入偏低
资本注册制度改革措施之一是资本认缴与实收资本的分离,同时认缴资本以注册申请企业自行约定资本额度及到账时期,与企业成立后运营成效并无直接关联。调查数据表明:新设立企业及个体经营户登记资产户均76.8万元,户均已缴纳资本金为13.7万元,除去批发零售业户均已缴纳资本金为15.3万元;截止9月底,实现全部营业收入户均只有13.1万元。
4、经营者普遍预期不佳
调查中,针对当前自身经营状况的评价,有43.7%的经营者认为一般,39.8 %的经营者认为经营状况比较差和很差,合计有超过八成的经营业者对自身经营状态不满意。对现阶段市场需求的判断,经营业者们也表示出一致的担忧,有39.1%的认为市场需求弱于前一季度,40.4%的认为市场需求没有变化,认为市场需求好于上一季度的比例为20.5%。
三、新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企业反映在注册登记过程中,去不同窗口咨询给出的答复往往不同,没有统一标准,希望相关部门能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2、非理性登记注册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新制度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金额的限制(特殊行业除外),也没有验资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注册企业的门槛。但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两种倾向:
——部分企业盲目抬高注册资本金。此次调查显示新设立企业及个体经营户登记注册资本金存在虚高现象,巴州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占到一半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000万元,究其原因,有的企业负责人解释道,注册资本金说大一些是为了在今后谈生意时给别人一种有实力的感觉,更加利于促进合同的谈成。故意夸大注册资本,让企业的真实实力难以认知,使得企业间的诚信风险也大大增加了。
——认缴资本的实际到账水平低。新制度中认缴资本以注册申请企业自行约定资本额度及到账时期,很多企业对注册资本的认缴方式、认缴期限以及存在的风险等问题,表示不了解,有的甚至不关心。然而按照新《公司法》的规定,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后,虽然企业无须一次性缴清,可一旦与其他企业产生经济纠纷时,企业要按所认缴的注册资本承担责任,在无形中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巴州13家企业注册资本为2655万元,至目前已缴纳资本金仅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