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用保险是通过承保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对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特殊政策措施,是政府对经济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是政策性的保险。为了解新疆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运作的现状,2014年9月初,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组织所属调查队系统,走访了部分外贸企业。调查发现:随着外贸出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触信用保险,但在运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新疆出口信用保险运作现状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毗邻其他国家的最大的省区,因此新疆发展对外贸易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随着外贸出口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通过信用保险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借助中信保的融资功能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信保”,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也是唯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他们利用政府的平台积极向企业宣讲政策,同时自治区和兵团也为鼓励企业参保提供了一些政策,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参保氛围,并针对新疆企业不同的需求层次也有甄别性地开展业务。
1、针对新疆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根据其需求量定做承保方案,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例如以生产蕃茄酱为主的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基本把全部的出口业务投保了信用保险;以设备制造为代表的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外投资大型的变电项目,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投资风险;以化工行业为代表的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贸为代表的野马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都成为了中信保的客户。这些企业都是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抵御市场风险,同时借着中信保的保单,不需要额外地银行抵押措施就可以融得资金,开辟了融资新渠道,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2、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出台,为外贸企业提供了优质资信调查服务。在调查中,新疆野马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反映,该公司在中亚五国及俄罗斯均设有分公司,而该公司主营产品绝大部分是先由集团公司发至国外分公司,国外分公司清关后在当地进行销售,绝大部分贸易是由关联公司之间实现的,因此这种贸易方式暂不适用出口信用保险。但是该公司和终端客户直接签订的其他销售合同,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作用就有很大体现。对于初次接触的客户信誉度、经济状况等信息,可以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资信调查服务,一目了然。同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给客户批复的限额也能侧面说明该客户的实力状况。这在公司开拓新市场新客户的过程中,可以节省很多人力去了解客户详细状况。在合同执行完后如果客户付款过程中有违约情况发生,或是预计要发生,公司可通过给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报可能损失,将客户归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黑名单,同时也可以震慑有违约倾向的客户。
(二)新疆外贸企业出口的特点
1、外贸企业出口单一。新疆出口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工程机械设备出口;二是化工产品,以PVC、烧碱为主;三是以新疆地产品,蕃茄酱、果蔬出口为主。
2、区域相对比较窄。新疆出口主要面向周边中亚国家,区域相对比较窄,也较集中。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周边中亚几国的有效需求下降非常明显。新疆出口企业受需求限制影响,面临订单减少的压力。
3、外贸出口企业规模小。新疆出口企业主要以小企业为主,大多是几百万美元规模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融资难,是新疆企业出口面临的瓶颈。
二、新疆出口信用保险运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保意识有待加强。从总体上看,新疆外贸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利用政策工具防范和转嫁风险的意识明显不足,绝大多数企业在面临恶化的信用环境和多变的市场风险时,还停留在依靠自身能力承担的层次,防范风险和抵御损失的能力令人担忧。由于保险意识不足等条件限制,出口信用保险在新疆外贸企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新疆仅乌鲁木齐市就有数千家外贸企业,但出口信用投保企业的数量却连百家都不到。目前内地外贸企业投保率已达20%—30%,而疆内外贸企业投保率却不足6%。可见新疆外贸企业的金融风险意识及对政策敏感度远落后于内地。虽然在新疆做外贸面临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更多、更大,但不少中小外贸企业防范风险依然相信“一手交钱、一手接货”是最好的交易方式。
(二)投保申请周期过长、保费过高。在调查中部分企业反映,投保速度较慢。新疆三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外贸出口行业的特点是订单签完就要交易,而由于种种原因投保流程过于繁杂冗长,甚至有时候在交易完毕后才完成投保,因而失去了投保的意义,影响企业的决策。有企业反映,在交易前前期资料已经提交,货物都出口发出去了,保单还没出来,本来打算利用中信信息平台来评估分析,规避风险,但由于投保周期过长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部分企业反映保费过高:由于外贸出口数额较大,按照1%的平均保险费率来说保费较高,致使成本增加,给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三)融资产品品种较少,渠道不畅。外贸企业大多属于“轻资产”企业,即自有资产较少,缺乏抵押实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所以利用中信保业务进行银行融资也是外贸企业的一个重要需求,但目前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融资产品比较少,且大多同现有融资产品重合,对于规模较大的外贸公司而言,实际意义不大。而且由于中信保与各银行的操作流程繁琐,融资审批难,甚至有一些银行对以中信保担保的融资不予认可,致使企业在接到外贸订单面临融资难的同时也面临融资配套业务不合节拍的窘境,从而影响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利用。
(四)外贸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认识不够。由于对出口信用保险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出口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和投保程序不甚了解,多数外贸企业普遍认为保险会加大成本费用,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企业要更新观念,大胆运用金融工具。新疆的外贸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定要充分了解政府鼓励企业参保的优惠政策和出口信用保险的融资作用。合理运用政策,大胆运用金融工具。特别是在当今外部环境变化多端经营风险加大的时候,企业更应该研究政策,并借助政策,规避风险。
(二)中信保应创新承保模式,全面优化业务流程。为方便出口企业投保,针对大型外贸企业出口,推出简约承保模式;针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委托外贸公司代理出口,推出代理业务承保模式;针对企业的特殊需求,推出特定风险承保模式;根据出口信用保险原理和市场风险特点,本着既有利于促进出口,又坚持费率与风险匹配的原则,确定不同市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客户、不同风险业务的降费比例,实施结构性降费措施,尽可能地下调保险费率,降低企业投保成本。
(三)中信保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大力创新产品,延伸服务,更好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推出更多更有效的融资产品。为广大外贸中小企业提供快捷全面的服务保障,使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惠及更多的外贸出口企业,从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