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当前生猪规模养殖户生产及养殖意愿情况,2014年7月中上旬,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在伊犁、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巴州、博州、喀什等地州市对存栏在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生产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规模养殖户养殖效益下滑,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新疆生猪出栏价格自2013年4季度开始已连续3个季度下跌,对生猪生产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各地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加上饲料及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疫病造成的仔猪成活率低等问题,导致生猪养殖户效益不断下滑,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一)生猪出栏价格持续下行
畜禽监测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4季度以来,各季度生猪出栏价格每公斤分别为16.55元、13.36元、12.79元,环比分别下降1.8%、18.7%、4.5%。同期仔猪出售价格每公斤分别为34.55元、27.32元、26.74元,环比分别下降12.0%、20.9%、2.1%。由于肥猪及仔猪价格的双双下降,且2014年上半年新疆生猪出栏价格降幅为2012年以来的之最,导致养殖户养殖收益大幅下滑。
(二)生猪养殖成本高企,养殖户当前处于亏损状态
生猪生产成本主要包括饲料成本、人工成本、药品及防疫费用、水电费用、仔猪成本及固定资产折旧等。据昌吉、巴州及奇台调查队调查测算,以存栏数在1000-1200头的规模养殖户为例,饲养一头120公斤的肥猪所需自配饲料(按肉料比1:3.2计算)384公斤,按平均每公斤饲料3.0元核算,所需饲料费用为1152元;人工成本约92.5元;药品及防疫费用35元,水电费用17.5元;仔猪成本213元;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60元。按照饲养期间生猪死亡率5%计算,每头肥猪生产成本约为1652.6元。6月末,新疆生猪出栏价格平均每公斤12.79元,出售一头120公斤肥猪可得收入1534.8元,养殖成本为1652.6元,每出售一头肥猪亏损117.8元。进入7月份,生猪出售价格略有上涨,但养殖户尚未摆脱亏损。从各地调查情况看,巴州生猪出栏价格每公斤为13.1元,主要饲料玉米价格为2.2元/公斤,猪粮比为5.95:1;喀什生猪出栏价格13.4元/公斤,饲料玉米价格为2.3元/公斤,猪粮比为5.83:1;奇台生猪出栏价格为12.0元/公斤,饲料玉米价格为2.05元/公斤,猪粮比为5.85:1;均低于国家公布6:1的盈亏平衡点。经测算,规模养殖户盈亏平衡点为每公斤14元,当前新疆生猪养殖行业整体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二、养殖户养殖意愿下降,着手调整养殖结构
由于经历过数次“猪周期”的考验,生猪规模养殖户及生产单位大都具有丰富的养殖经营经验,抵御风险的实力比较强;加之养殖投入资金量大,退出不易,因此,多数规模养殖户主要通过调整养殖结构来应对市场行情变化。
(一)适当降低养殖规模
主要畜禽监测数据资料显示,2014年2季度,新疆存栏在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含生产经营单位)有24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3户,增长21.3%,但户均养殖数量从2470.6头降低至2421.8头,降幅为2.0%,说明各养殖户根据近期的生猪价格走势,开始逐步降低养殖规模,减少成本开支。
(二)逐步压缩生猪产能
2014年2季度末,存栏在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种猪存栏占期末存栏数量的19.0%,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0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占期末存栏数的15.4%,降低了0.8个百分点,种公猪及后备母猪占期末存栏比例为3.6%,降低了0.3个百分点。种猪存栏占比的降低,表明规模养殖户对未来生猪价格走势持谨慎态度,因此通过淘汰能繁母猪、削减种公猪及后备母猪数量来降低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产能。
(三)补栏积极性有所下降
2012年2季度末,存栏在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仔猪存栏占期末存栏数量的28.4%,降低2.4个百分点。面对当前生猪价格低迷的态势,养殖户通过减少补栏数量控制生产规模,降低养殖成本。调查中,奎屯市生猪养殖大户何宗生表示,生猪存栏量由去年二季度的2300头减少到现在的1500多头,而且近期并不打算加大补栏量。尼勒克县生猪养殖大户阮必强也表示近期并不准备积极补栏。不过他们同时表示,仍将视情况按照养殖惯例,在8月份前后开始逐步加大补栏量和出栏量。
(四)生猪生产基础相对稳固
2014年2季度末,存栏在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待育肥猪存栏占期末存栏数的52.6%,同比上升了3.5个百分点,其中50公斤以上的待育肥猪占存栏数的29.1%,上升了0.4个百分点,表明低迷的市场行情虽然使养殖户信心受挫,但养殖户尚能理性面对市场变化,保持生猪生产规模的稳定。
三、当前生猪养殖面临的突出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一)生猪价格波动较大,生猪生产不稳定
由于缺乏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且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养殖户不能准确预判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只能简单地跟随市场价格变动做出生产决定,缺乏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难以保持生猪生产的相对稳定,不能有效规避价格风险。
(二)生猪养殖户定价话语权微弱
目前养殖户的生猪销售大多依赖中间商上门收购,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养殖户在出售价格谈判中处于绝对劣势,无法掌握定价主动权;中间商及屠宰商则依靠其强势地位,把控着价格的走势。一旦生猪集中出栏,中间商就采用压价等方式保障自己的利润,将市场风险转移至养殖户,导致养猪户严重亏损。
(三)生猪生产成本不断上涨
一是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高位运行,各种饲料价格不同幅度上涨,玉米收购价格由一季度的1.86元/公斤上涨至1.98元/公斤,环比上涨6.5%;二是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逐步提升,从事养殖业的人员劳动报酬随之增加;且多数年轻人并不愿从事既脏又累的生猪养殖行业,养殖工人难招。
(四)养殖户资金缺口较大,贷款融资较为困难
据昌吉市规模养殖户雷开桥反映,目前贷款额度有限且存在期限短、利息高等问题,而养殖户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贷款,且规模养殖所需资金量较大,小额贷款可谓杯水车薪。由于没有稳定的筹资渠道,导致市场疲软时,缺乏资金的养殖户难以抵御风险;市场情况转好时又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五)疫病风险加大,无害化处理尚待完善
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疫病防控力度,但随着病种的不断演变,小范围的疫病依然防不胜防。目前,能繁母猪可以享受到补贴和保险政策,而病死猪造成的损失基本上是由养殖户来承受。且部分散养户因缺乏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常识,在处理过程中常会出现选址不合理、掩埋不深、消毒不严、处理不彻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