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819_4174_wap.html
2019/8/13 下午4:07:20 星期二 新疆调查微讯 国家统计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发布>信息分析

新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调查

2014年08月19日 访问量: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加大,非农收入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积累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和缩小城乡收入差异的关键措施。为了解新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队系统对18个县市500户农村居民家庭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如下。
一、外出农民工就业现状
1.农民工群体呈现年轻化、文化层次低的特征。据调查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市青壮年劳动力是农民工的主体,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占样本的92.5%;在文化程度方面,受访农民工中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占样本的90.7%,高中程度的占5.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1人。昌吉市受访农民工中,年龄在39岁以下的占66.7%,39岁-50岁之间的28.6%,50岁以上的4.7%;文化层次方面,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分别为71.4%和28.6%。
2.农民工外出就业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这三个行业。据乌鲁木齐市调查,农民工外出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建筑装修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分别占27.6%、23.8%、13.3%、13.3%。阿图什市调查,外出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占外出农民工的78.2%,从事第三行业的占外出农民工的21.7%主要从事交通运输业。昌吉市调查,外出农民工从事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占57.1%,从事餐饮、零售等非农自营活动的42.9%。喀什市调查,从事第二产业的外出农民工占16%主要从事建筑业,从事第三产业的88.2%,主要集中在从事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及居民服务业。
3.农民工群体月收入水平与是否接受培训高度相关。据调查数据显示,按照接受培训情况来看,凡接受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普遍在3000元及以上,月平均收入为4047元/人,未接受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月收入水平均在3000元以下,月平均收入为2116元/人。昌吉市农民工中月收入在1400-2933元的占比为61.9%,3000-4000元的占比为23.8%,4000元以上的占比为14.3%。
二、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情况
受访农民工获得相关职业技能的途径主要为以下五种:一是通过政府或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的培训中获得;二是从正规学历或职业教育途径获得;三是从聘用企业提供培训中获得;四是通过和师傅学手艺获得;五是自费参加培训班(如驾驶学校)。据调查显示农民工接受培训的主要途径主要以自找门路、边干边学为主,其中和田县占93.4%,昌吉市76.9%,喀什市85.0%,通过政府或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培训和自费参加培训获得职业技能的农民工人数最少。
三、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存在问题
1.农民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工种局限性大。由于他们自身职业技能水平不高,所以就业岗位大都是集中在农产品的粗加工、服务业、建筑业、家政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也使得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花更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培训。
2.农民工对职业技能的总体渴求与实际参与存在矛盾。调查中发现从业的农民工整体认为职业技能在工作中很重要,与其获得的实际收入息息相关,但具体到其个人时,多数受访者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表示其因年龄原因,已经没有心思去参与各项培训。而年轻从业者渴求各项技能培训,又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3.职业技能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普遍实施的职业培训教学中,存在培训科目设置上比较侧重于个人基本素质的提高及理论基础的培训,对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往往较少,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这就造成虽然都接受过培训,但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并没有明显改善,企业急需技术工人的突出矛盾并未缓解。再就是农民工自身存在流动性大、教育参差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为保证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增加了难度。
4.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培训机构缺乏城镇用工信息,所开设培训项目与市场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农民工参加培训后不能就业,或是在就业岗位上发挥作用不明显,受益效率差,影响参训积极性。
四、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工认识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提高收入的重要性;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能找到有政府补贴的培训地点;让农民工意识到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出现辍学儿童转变为新的低文化程度、低技能的农民工。
2.围绕市场抓培训,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工意愿为准绳,按需开展培训。对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教师在授课时,理论知识要少而精,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农民工的实际状况;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要实行创业培训,可以将培训定位在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的精密技术工种上,如绣花工、服装裁剪工、维修工等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促进其高质量稳定就业。
3.培训和考证相结合,提高农民工培训积极性。根据一些行业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的特点,采取长训与短训相结合,分阶段教学,累计学时,凡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只要累计达到所需学时,或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考试即可颁发证书,定期对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只有这样,培训才有吸引力,才能提高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培训后的农民工在就业中才具有竞争力,才能体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局面。
4.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从基层抓好组织服务和信息管理工作。建立村信息员联系制度,形成上下相联的信息渠道,为准备外出就业的农民提供就业信息。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 电话:0991-2690456 传真:0991-2690456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379号键龙大厦22层     邮编:830001 新ICP备 06003784号-5 网站标识码:bm36000031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1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