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居住条件也不断改善,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成为制约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新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情况,新疆调查队系统对部分村庄、农户进行走访调查,主要问题如下:
一、农村垃圾处理状况欠佳,农户对生活环境现状担忧
(一)公共垃圾处理设施薄弱。农村垃圾清运设施严重不足,垃圾收集设备少,清运不及时等现象较为普遍,村、镇一级几乎没有大的垃圾处理设施。如巴州调查队走访的17个村庄仅个别村有一个垃圾收集箱,且不能及时清理。
(二)农户生态文明理念不强。农户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缺少基本的生态、环保知识,不良生活习惯根深蒂固,乱扔乱丢垃圾、随意堆放杂物等“脏、乱、差 ”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垃圾,随处乱扔,一些河道、池塘成了垃圾场。
(三)农村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靠自然消失,二是原始的掩埋或焚烧。绝大多数农户生活垃圾处理方法采取自行就地焚烧或掩埋的方式,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四)绝大部分农户对于焚烧垃圾产生的污染以及垃圾处理的不彻底,深表忧虑。哈密市二堡镇奥尔达坎儿子村的一位村民说“不知道自己儿孙将来是否还有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农村生活用水改善,但污水处理问题不容乐观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全区有71.8%的农户家庭饮用自来水,有14.8%的农户家庭饮用深井水,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7个和8.0个百分点,农户生活饮用水质量得到改善,但生活污水处理不当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多数农村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绝大部分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严重污染了河水和地下水。据乌鲁木齐调查队反映,农户在院后自挖渗坑以便集中排放生活污水的现象绝非少数。
(二)少数已铺设污水管道的农村也存在被污染情况。如喀什调查队反映,少数调查村的生活、生产污水通过专门的污水管道,导入专业化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仍有部分周边的河湖、塘渠等水源存在变色、变味等水污染情况,更有少数农户将周边的河湖、塘渠的水源直接作为生活水源,已严重影响村民身体健康。
三、农村公共卫生设施缺乏,农民生活较为不便
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和条件所限,农村居民多使用露天粪坑和简易户厕,农户家庭中的旱厕及简易厕所所占的比重高达80%以上。多数村庄公共厕所建设较少,且无专人打扫,给农户生活带来不便。如博州调查队反映,大多数村仅文化室有公共厕所,且无人定期打扫,农户家中几乎都使用自建的简易厕所,这些简易厕所不但不卫生还易滋生蚊蝇,气味也很难闻。哈密调查队反映,仅在花园乡的旅游村有一公共厕所,只有哈密瓜节时才能使用,平时基本闲置,且无专人定期打扫。一些观光旅游村没有公共厕所,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使旅游发展大打折扣。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标语及专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目的、作用,同时广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在广大村民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动性。
(二)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一是合理建设公共垃圾收集设施。根据每个村的人口分布情况,合理配备公共垃圾收集设备并定期清运。二是积极做好污水排放系统建设。将城区周边的村农居点纳入城市排污总管系统,其它分散农居点建立局部的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后排放。三是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厕所建设,为村民小组在商业片区、观光区等地建立公共厕所,并设专人进行清理。
(三)加大环境监测与治理力度。在进一步绿化美化乡村的基础上,加强对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种植业污染源的管理和引导,积极研究制定回收塑料薄膜等废旧塑料制品的有效措施,减少、消除白色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同时,对困难群众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帮助其改善卫生状况和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