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业产品市场逐渐回暖
——前三季度新疆工业生产者价格运行情况分析
在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新疆前三季度工业产品市场有效需求持续偏弱,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三季度出现逐渐回暖的态势。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以下简称PPI)同比下降3.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其中,9月份PPI环比上涨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0.8%。
从PPI主要分类看,轻工业同比下降0.5%,重工业同比下降4.1 %,以石油、煤炭为主的能源类价格同比下降3.3%。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运行特点
(一)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降,生活资料价格保持上涨态势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4.7%,原料工业价格下降3.8%,加工工业价格下降4.0%;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上涨1.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衣着类价格上涨1.0 %,一般日用品类价格上涨0.3%,耐用消费品类价格上涨0.3%。
(二)初级产品出厂价格降幅较大
初级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7%;中间产品出厂价格下降3.4%;最终产品出厂价格下降0.9%,其中最终投资品价格下降 1.8%,最终消费品价格上涨1.1%。
(三)生产资料类的工业大类行业价格降幅较大
在PPI调查的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价格下降,多是基础性生产资料行业;2个行业价格持平;18个行业价格上涨,上涨的大多是生活资料行业。
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9.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9.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7.1%,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下降6.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5.9%,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价格下降5.5%,金属制造业下降4.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4.8%。工业行业价格降幅面的扩大,显示工业经济需求不足从能源资源领域开始向下游产业传导。
上涨幅度较大的行业有: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价格上涨9.1%,医药制造业价格上涨4.8%,纺织服装、服饰业价格上涨4.8%,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3.3%,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上涨3.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上涨2.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价格上涨2.2%。
(四)工业生产者九大类购进价格“八降一升”
工业生产者购进九大类原材料价格“降多涨少”。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累计下降5.3%,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3.8%,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3.0%,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2.3%,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价格下降1.7%,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1.3%,木材及纸浆类价格下降0.8%,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0.6%。农副食品类价格上涨2.9%。
(五)PPI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8月,新疆PPI下降3.7%,降幅比全国(-2.2%)多降1.5个百分点,省份中排29位;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5%,降幅比全国(-2.3%)多降0.2个百分点,省份中排19位。
二、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一)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走势持续下行
1、原油、成品油价格频繁调整,冲高回落
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频繁和成品油调价机制实施的双重影响,前三季度,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8%;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其中汽油、柴油、煤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0%、2.3%和2.2%。而9月当月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9%,环比上涨3.1%;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汽油、煤油价格同比下降0.5%和6.0%,柴油价格同比持平。
2、煤炭价格持续低迷
煤炭价格除在冬季供暖期间价格有所微涨外,其余月份煤炭进入市场淡季,价格均呈下降走势。前三季度煤炭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3%。
(二)重工业产品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低位徘徊
1、钢材、水泥价格提振乏力
煤—焦—钢产业链需求的全面走低,导致整个钢铁产业链条的价格持续低迷。在成本高企和需求下滑的双重挤压下,新疆钢铁行业前9个月陷入了全行业亏损的窘境。前三季度,钢材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1%,其中,9月同比下降6.4%,钢材价格提振乏力;水泥受行业受主管部门限产保价措施影响,水泥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0.5%,其中,9月同比下降5.2%。需求的低迷导致钢铁、水泥全行业产品价格走低。
2、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回落
受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影响,前三季度,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其中粗铜价格下降4.6%,镍价格下降11.2%,原铝价格下降0.6%,金冶炼价格下降12.1%,银冶炼价格下降27.0%。
3、化学工业制品价格持续低迷
化学工业制品因下游终端需求不旺,销售一直处于低谷,导致化工市场整体价格持续低迷。前三季度,化学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1%。国投罗钾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和第二大钾肥生产企业。由于今年以来国内钾肥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利润下降,企业不得不减少生产。据统计,1—8月,该公司生产钾盐89万吨,同比下降5%;生产硫酸钾镁肥(今年新生产产品)5.6万吨;工业总产值24亿元;工业增加值17亿元;销售产值29亿元;利润总额10.7亿元,同比下降17%,预计企业钾肥销售后续增长将呈放缓趋势,将影响钾肥销售收入增长。
(三)纺织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纺织工业产品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外部需求减少,致使原棉、棉纱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纺织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4%。
(四)涉农产品价格呈现持续上涨态势
在工业产品价格普降局面下,部分涉农产品价格同比却上涨较多。前三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3.2%,其中小麦粉上涨14.5%,大米上涨3.1%,饲料加工上涨8.6%,植物油加工上涨1.6%,畜禽屠宰上涨9.4%,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上涨2.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价格上涨9.1%,其中半成品革上涨12.8%,羽毛(绒)制品加工上涨14.2%。
三、价格持续走低的原因
(一)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2013年随着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有序推进,原材料、人工费等要素成本上升的趋势难以改变。同时,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好货币流动性总闸门,控制了个别产品价格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
(二)产能过剩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下滑
在新疆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钢材需求急剧扩大,掀起钢铁产业开发建设大潮。宝钢、首钢、新兴际华、山钢集团、江西新钢等一大批钢铁项目在新疆开工建设,使新疆的钢铁产能由不足1000万吨,迅速上升到近4000万吨,而“十二五”末疆内钢材消费量在2500万吨左右。2013年开始产能逐步集中释放,新疆钢铁需求的增速将明显低于产能和产量的增速,“十二五”期间,钢铁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新疆钢材生产及消费均以建筑用钢为主,国家加强对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房地产业投资增速放缓,投资增长乏力,抑制了建筑用钢的市场需求。
前三季度钢材销售“旺季不旺”,价格不断下滑。如:巴州7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现亏损,当月亏损645万元,而去年同期盈利2368万元。受此影响,该行业1-7月利润0.77亿元,同比下降77.5%,行业仅保持微利。其原因一是钢铁产业遍地开花,拜城八钢、五家渠昆仑钢厂、喀什山钢、伊犁首钢及相邻223团丰泰钢铁厂陆续开工或投产,供大于求现象出现;二是矿山企业受环评批复影响,勘探开发进度缓慢,铁精粉供应不足,缺口100万吨;三是新兴铸管和静钢厂每度电价比北疆高0.12元,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减弱。导致7月钢材销售平均价格(不含税价)2756元/吨,环比下降4.5%,同比下降22.2%。
同时,新疆水泥产能也迅速膨胀,2013年产能预计达到9000万吨,需求预计5300万吨,市场供大于求已成定局。企业水泥销售产品基本没有利润,靠资源综合利用税的返点支撑。行业主管部门对水泥行业采取限产保价措施,水泥价格下滑势头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价格仍在低位。
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下游产业工业生产增速放慢,有色、化工、纺织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供大于求的局面制约了价格的全面回升。在产能过剩和需求增长不足的双重压力下,工业企业产品产量继续大幅度增加, 如:巴州钢铁行业不景气,但到了8月份产量却还在继续增加。巴州主要钢铁生产企业新兴铸管和金特钢铁,8月份产量分别为69.52万吨、85.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2.75%、10.74%,而总产值分别为21.49亿元、26.71亿元,同比分别微涨0.42%,下降9.85%,呈现出产量增加,产值下降库存积压的局面,企业为抢占市场只能降低产品价格进行恶性竞争。从这一侧面反映出全疆钢铁行业的现状。
(三)国际市场价格起伏不定,与国内市场价格关联度较强
随着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贵金属等产品价格更多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新疆作为资源大省,生产资料价格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原油、成品油价格持续回落,直接导致新疆工业生产者价格下行,自年初到9月PPI一直在低位徘徊。
(四)成本推动作用减弱,原材料价格逐步回落
需求的整体不足,也使得原材料价格在多年的一直走高之后,出现了逐步回落的态势,导致了工业生产者价格在释放成本中持续走低。随着国际、国内原油、铁矿石等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大幅回落必然给产成品价格下降提供了空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减少了企业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下降。
四、建议
(一)下游产品价格回升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2012年以来,新疆PPI一直低位运行,去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后,出厂价格更是一路低迷。在这种情况下,近期下游产品价格回升释放出积极信号,9月份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出现上涨趋势,食品类、衣着类、一般日用品类均为涨势。同时,生产资料下游产品价格降幅收窄,进而向中上游扩张拉动,将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政府应加大各项政策的积极推动,使得相关行业产品需求回暖,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回升。
(二)整合现有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当前,应抓住国家钢铁、水泥行业“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契机,下大力气整合新疆两大行业现有资源。目前全疆有建成或在建钢铁企业84家,预计2013年钢材产量1800万吨,而需求1300万吨;水泥产能在2013年将达到9000万吨,需求则预计为5300万吨。因此淘汰一批规模小、耗能大,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率小的生产企业势在必行,建立集约化、集团化经济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延长产业链,才能保证在有限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发展高端产品,占领市场高点
钢铁行业,应该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度高的“高、精、尖”产品,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和产品优势,占领高端市场。从近年来钢材的价格变动情况来看,虽然螺纹钢、线材(盘条)等普通建筑钢材价格持续走低,但重轨、热轧薄板等市场需求较大的高端钢材产品的价格却能保持稳定上涨。因此,钢铁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端钢材产品,增强钢铁行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