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抓好小麦生产对粮食生产安全、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意义重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取“四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小麦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粮袋子”县(市)长负责制的落实,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落实,细化工作部署,将冬麦种植计划层层落实到乡村、农户、地块,同时2013年小麦每公斤直补0.3元及 2014年小麦收购价格继续提高的利好消息,也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了冬播任务的超额完成。
一是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了惠农政策支持力度。一是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按小麦、水稻(中稻、晚稻)15元/亩,玉米10元/亩进行补贴。二是小麦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由中央财政出资,对小麦种植补贴105元/亩。三是提前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2014年,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新疆将进一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由2013年的2.24元/公斤提高至2.36元/公斤。四是收购环节价外补贴政策。由自治区财政出资,对农民交储的小麦价外补贴0.3元/公斤,比2012年的0.2元/公斤增加0.1元/公斤。据了解,2013年各项补贴资金已落实到位,这些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五是粮食直补政策,由部分地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乡、镇、农牧场农民进行粮食生产补贴。如巴州:按小麦、水稻种植10元/亩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户。
二是适期播种,狠抓小麦播种质量。南疆地区从8月初开始,北疆地区自9月中旬开始,分别对播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早做好种子、肥料等物资的准备和农机维修调试工作,冬播前各项物资足额到位。各地结合自身准备情况和气候变动情况,集中精力,抢时播种。多地召开了冬播现场会,由县分管领导牵头,带领农口部门干部和科技人员“包乡督办”,深入乡镇实地督查指导,狠抓播前犁地和整地质量,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到播量适宜,接行准确,下种均匀,播深一致,覆土良好,墒好肥足。
三是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小麦高产创建工作。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及时落实高产田建设工作,完善了“三包五定一考” 农技推广模式(“三包”:县乡行政领导干部包片、县乡副科级以上农业干部包乡镇、首席专家包技术规程的制定、农技推广员包技术落实和培育科技示范户;“五定”:定地块、定品种、定责任、定技术、定指标;“一考”:考核责任田亩均单产和效益),将“三田”创建情况纳入年度绩效管理考核目标任务,与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个人年度评优、职称评定挂钩,形成了干部肩上有担子、技术人员有责任、农民学习有样板,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高产创建新模式。
四是专项治理,做好农资打假工作。自治区地区制定下发了《关于2013年秋季农资市场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在9月10日—10月15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秋季农资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农资专业批发零售市场,特别是县(市)、乡镇集贸市场,坚决打击哄抬农资价格等不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同时要求农口部门在冬播期间发布主推农资品种公告,定期发布农资价格信息,指导和引导农民选用优良农资,加大农资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对假冒伪劣农资的识别能力和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