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近期新疆棉花收购及市场的具体情况,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所属昌吉、阿克苏、伊犁、博尔塔拉、和田、霍城调查队对当地棉花协会和棉花加工企业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新疆棉花市场总体稳定,机械采棉成为助农节本增效的新亮点。
一、棉花市场总体稳定
(一)收购价格稳定,棉农售棉积极
目前新疆各地棉花已基本采摘完毕,由于价格好,棉农没有惜售心理,早摘早售,积极交棉,目前近九成棉花已完成交售。因10月下旬以来天气影响,霜后花多,一些棉花因含潮量、颜色、马克隆值等影响,近期棉花收购等级以三级和四级花居多,价格在8.3-8.5元/公斤,高等级棉花的价格达到9.7元/公斤。由于企业售棉以交售国储为主,故严格按国储标准进行检验和收购,企业收购较为谨慎,不达标不收购。
阿克苏调查队反映:由于担心近日降温下霜和“卖跌不卖涨”的心态,棉农和棉贩子积极交售,喀什一些棉贩子开始大车运输籽棉向阿克苏西大桥、柯坪等地交售,籽棉再次回到以衣分、水份定价的方式上。
(二)受天气影响,籽棉收购量较上年略有减少
受今年气温偏凉影响,棉花产量下降,新棉收购量较上年略有减少。
昌吉调查队反映:截止11月10日,昌吉州棉花加工企业共收购籽棉47.2万吨,占昌吉州棉花总产量的86%,较上年同期减少13.6万吨。
博尔塔拉调查队反映:截止11月10日,博州棉花企业共收购籽棉316746.25吨,折合皮棉127074.42吨,约254.1万担,同比减少12.11%。
霍城调查队反映:截止11月14号,全县收购籽棉7000吨,完成收储任务的77.8%。
(三)加工企业坚持“早收购、早生产、早销售”的原则生产销售
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对棉花后市信心不足,为避免市场风险,回笼资金,各地棉花加工企业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快速交储。
昌吉调查队反映:截止11月10日,全州加工企业已加工皮棉17万吨,较上年同期15万吨的加工量增长了13.3%;共竞拍国储棉完成交储12.2万吨,占生产量的71.8%。
(四)棉花贷款供应充足,放贷及时
一是放贷量增加。根据棉花产量情况,2013年农发行新疆分行计划投放棉花收购资金650亿元,同比增加35亿元,增幅6%左右。
二是放贷及时。往年放贷在国庆前后,今年在9月20日前后就开始放贷。
二、机械采棉成为农民节本增效新亮点
棉花是新疆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劳动力逐渐短缺、人工工资增加、种植成本不断上涨的困扰,向规模化、机械化、机采加工产业化发展已成为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趋势。新疆兵团是中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种植面积占到新疆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到全疆的45%左右。2013年,兵团棉花机采面积达430万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新疆兵团采棉机保有量达到1500台以上,为棉花机械采收创造了良好条件。八师一四九团等团场已实现棉花100%机械采收,一师十二团、五师八十九团、八师一四七团以及一四二团等团场90%的棉田实现了机械化采收。
2013年棉花机采大幅提高的原因:
一是机采棉的节本增效作用显现。以昌吉市为例,2013年机采棉每亩收获350公斤左右,首遍机采费180元/亩(一般一遍即可,少数需二遍),打脱落叶剂28元/亩,作业费15元/亩,合计机采费用为223元/亩;手工摘棉拾花费约为850元/亩;手工棉平均收购价8.8元/公斤,机采棉平均收购价7.6元/公斤,机采棉与手工摘棉差价在1.2元/公斤,如此计算,机采棉较手工摘棉每亩可节本增效在200元左右。在2013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形式下,机采棉的节本增效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机采效率高。人工采棉前期拾花费用在2.3元/公斤,而且对采棉人员管吃管住增加了农户的支出和工作量。而机采棉效率高,单机作业量最少也在近500亩地,对于普通农户来说,一天就可完成棉花采收,农户对机采的认同率大幅提高。
三是机采棉收购环境得到改善。据了解,2012-2015年间,新疆兵团将投资7.15亿元人民币建优质棉基地,实施良种产业化配套改造工程、高效稳产棉田工程和机采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当前棉花生产遇到的采收工人费用高、原棉一致性降低、棉田灌排系统不配套、盐碱地比例高等问题。到“十二五”末优质棉花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75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73公斤。棉花的整体品质达到国际水平,部分棉花类型的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棉花机采设备亟待增加。建议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政策,加大对采棉机的购置补贴力度,大力推广国产采棉机,增加推广目录中采棉机的品种,对采棉机的辅助配套设备等进行补贴。大力推广农机合作社,鼓励农户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势加大对采棉机的购买,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购进采棉机的银行按揭服务,切实提高棉农购买采棉机的积极性。
二是加工企业棉花自销率低。新疆棉花加工企业的销售重点是交售国储棉,近年来,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根本原因是现行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所致。据介绍,自国家2011年推出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以来,根据临时收储确定的棉花价格远高于进口棉价格,企业高价从农民手中收购,交售国储,而由国家以低价向下游用棉企业销售。这种由国家补贴的倒挂政策对稳定棉市保护农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棉花加工企业因籽棉收购价格高,故皮棉价格高于纺织企业生产用棉的价格倒挂问题,使得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棉花销售之路越走越窄,目前到了只有交储这一条路的境地。针对目前这种状况,建议企业增加一线工作人员,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做到快收购、快加工、快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