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1月份以来,受周期性、季节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价格明显回落。3月6日,猪粮比价跌破6∶1盈亏平衡点,养殖户开始步入亏损。进入4月以来,国家连续在全国20多个省份同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生猪价格的起伏波动对生猪生产有何影响?养殖户应对价格下跌采取何种措施?养殖户养殖意愿有何新变化?2013年7月上旬,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和部分地州市、县调查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 生猪生产稳步发展,市场供应量充足
今年上半年,新疆生猪价格走势呈现出1月份价格快速走高、2-4月份价格大幅下跌、5-6月份价格企稳回升的特点。据国家统计局对新疆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核定数据显示,6月末,新疆生猪存栏231.8万头,增长3.3%;能繁母猪29.1万头, 增长3.9%;上半年,新疆生猪出栏222.7万头,增长3.6%,猪肉产量15.6万吨,增长6.2%。肥猪出栏平均价格为15.72元/公斤,同比下降1.1%,比一季度下降6.6%。按上半年生猪出栏平均价格计算,盈亏平衡点在6.55:1,略高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新疆生猪生产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有大量的生猪及猪肉制品参与全国流通,供应周边的省份。来自疆内外市场的双重供应量,使得生猪生产区域相对集中,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的新疆市场猪肉总量平衡有余,产能得到有效释放。
二、养殖户应对价格下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顺利度过价格低谷期,上半年养殖户普遍采取调整猪群结构,淘汰产能低、性能差的生产母猪,谨慎补栏,延长出栏时间等措施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生猪市场价格行情。受信息渠道、市场预期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的应对措施差别明显。
1、养猪户补栏积极性减弱。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使得养殖户在发展生产时变得更加谨慎。据乌鲁木齐县三道坝镇碱泉子生猪养殖小区郝姓养殖户反映,其圈舍养殖能力为200头,当前存栏仅为110头。饲养小区内约有100户养殖户,从2012年四季度开始有约20%养殖户空圈,进行清圈消毒,准备择机再养。
2、肥猪压圈现象严重。上半年,生猪出栏高峰期在3月-5月,由于生猪价格曾跌至14元/公斤以下,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推迟出栏,由此造成养殖户生猪压圈超重,继而影响后续补栏。据调查,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六十户乡专门进行繁殖仔猪的养殖户,由于春节后生猪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仔猪销售受滞,繁殖的200余头仔猪卖不出去,只能继续饲养成肥猪出售。今年3至5月出栏生猪多在120~140公斤,肥猪体重较往年重30~50公斤。
3、散养户加速出栏,大量退出生猪养殖行业。据生猪调查大县奇台县反映,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散养户补栏愿望十分有限,加速出栏空圈等待市场行情好转。一批小规模生猪养殖户开始退出生猪养殖行业,外出务工。
4、规模养殖户预期乐观,主动调整养殖结构。规模养殖户为应对“猪周期”波动,态度普遍较为积极。在加快肥猪出栏的同时,着手调整养殖结构,或借机提升能繁母猪性能,或进一步经营猪肉直销店,延伸拉长养殖产业链,提高养殖收益。
三、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新疆生猪价格不稳定、生产成本特别是饲料成本节节攀升、生猪疫病频发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猪养殖风险,成为影响生猪养殖收益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当前生猪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建议如下: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控制生产规模。建议广大养殖户利用好“猪周期”波动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控制生产规模。随着气温升高,生猪销售已进入淡季,生猪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广大养殖户应优化调整生产结构,淘汰高龄低产能母猪,适当控制养殖规模,适时出栏,以减少亏损,规避行业风险。
2、合理开发利用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粮食价格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绝大多数农户对粮食市场价格的预期,导致生猪饲料价格上涨压力已经形成,对生猪价格的潜在影响明显加大。因此科学开发饲料资源,以饲草替代粮食饲料,不仅是技术选择,而且是经济选择,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3、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有效提高疫病防控力度。重点从发展前景、养殖知识、疫病防治、饲养配制等方面对养殖户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养殖户养殖水平。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对生猪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帮助养殖户进行品种改良,加强猪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定期巡查,指导养殖户对生猪常见病进行预防诊治,进一步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4、进一步建立健全生猪市场监测和信息体系。一是加大对生猪市场的监测力度,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掌握生猪存出栏数量,准确掌握市场价格和供应情况;二是加强对原始信息的加工、分析,搞好市场供求和价格预测,对未来生猪和猪肉生产形势以及价格波动趋势做出准确判断;三是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强行业信息引导,帮助养殖户全面了解市场供求情况和价格变动趋势,增强事前预警能力,合理进行生产经营决策,规避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