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强牧惠牧政策,坚持以保供给、保生态、促发展、惠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了饲料成本不断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新疆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势头。生产总量稳定增长,主要畜禽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畜禽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2012年冬季大雪等影响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一、主要畜禽生产特点
(一)出栏及肉产量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的主要畜禽监测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新疆猪、牛、羊存栏头数达4133.4万头(只)。猪、牛、羊出栏头数达3651.1万头(只),较上年增长3.4%。其中:生猪出栏为427.6万头,较上年增长3.8%;牛出栏222.3万头,较上年增长9.0%;羊出栏为3001.2万只,较上年增长3.0%。家禽出栏5758.8万只,较上年增长9.0%。
2012年,新疆猪、牛、羊肉产量达到114.4万吨,较上年增长4.0%。其中:猪肉产量为30.2万吨,较上年增长1.3%;牛肉产量为36.2万吨,较上年增长7.1%;羊肉产量48.0万吨,较上年增长3.4%;禽肉产量达到10.2万吨,较上年增长15.9%;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为25.9万吨和132.2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1.2%和1.3%,畜产品供给水平明显提高。
(二)饲料与雇工成为养殖成本上涨两大推手
2012年以来,新疆主要畜禽养殖饲料成本不断上涨,虽然在二、三季度之间有小幅下跌,但仍难挡全年上涨趋势。截止12月末,全疆各地畜禽养殖饲料中,玉米价格普遍在2-2.3元/公斤之间,同比上涨15%-20%;麸皮价格在1.7-1.8元/公斤之间,同比上涨15%-20%;油渣价格在1.8-2.3元/公斤之间,同比上涨15%-25%;豆粕价格则在4.5-5.3元/公斤,同比上涨30%以上;其它饲料也有不同程度上涨。雇工价格不断攀升。从各地州市、县(市)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反映来看,2012年全疆雇工价格都有大幅增加,养殖企业雇工价格在2200-2700元/月,生猪养殖场雇工更高达3000元/月以上,涨幅超过40%,而2011年养殖企业雇工仅1500-2200元/月;散工雇工价格第四季度维持在120-150元/天。养殖户普遍反映,2012年人工费上涨较大,而且人难找、人难留,各地屡现雇工难的情形。
(三)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牛羊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加之,新疆牛羊肉的品质,尽管牛、羊肉与鸡、猪肉的比价相差较大,但牛羊肉的价格依然是“涨声一片”。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新疆牛肉价格比上年上涨6.5%,羊肉价格比上年上涨9.4%。分月同比价格看,2012年4月开始牛肉价格由下降转为缓慢上涨,进入四季度涨幅达到两位数,10-12月牛肉价格同比上涨分别达到10.3%、12.9%、22.0%;羊肉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为10.5%、9.4%、11.6%。新疆羊肉价格继续高位平稳运行,牛肉价格涨幅明显快于羊肉。主要原因是2012年活羊进疆量减少,活牛外调量大幅度增加所致,供需矛盾突出。
从自治区畜牧厅了解到,2012年哈密烟墩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共检疫进疆587辆(次)14.08万只羊、14辆(次)60.5吨羊肉,较2011年同期进疆1101辆(次)25.15万只羊、14辆(次)153.7吨羊肉,分别下降44.02%和60.64%;共检疫出疆活牛10.6万头、牛肉290.2吨,远高于进疆数量;尤其第4季度新疆活牛及牛肉外调量大幅度增加,活牛外调量占全年总调出量的60.0%,牛肉外调量占54.5%,与2011年净调入活牛、牛肉形成鲜明对比。伊犁、昌吉、克拉玛依调查队反映:由于肉牛外购情况严重,导致本地牛源不足,助推架子牛价格上升,拉动牛肉价格上涨。据调查,2012年伊犁州直养牛业受外地调购影响较大,内地购牛商以每头高出原价200-500元的价格收购肉牛和乳牛,导致本地牛源严重不足。
二、促进畜禽生产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
随着新疆发展畜牧业的重大政策的开始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畜牧业生产发展、牧民增收政策的逐步落实,新疆的畜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个援疆省区市对口援疆工作中,有的地方已经开展了畜牧业生产方面的援疆项目。据了解,2012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促进畜禽生产平稳发展。
(一)突出肉羊产业发展
2012年,自治区召开了新疆新增肉羊行动示范工程启动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疆新增肉羊行动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多方面、多层次推动肉羊产业发展。一是狠抓肉羊规模场(小区)建设,积极推动规模养殖。2012年全区开工新建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420个,建成年出栏3万只以上肉羊养殖园区6个,约有60万只肉羊进场入区规模养殖。二是保护发展生产母畜,努力提高肉羊产出能力。三是加大肉羊生产服务体系建设。2012年,全区新建扩建肉羊繁育场、扩繁场18家。同时,不断完善肉羊联合育种体系,肉羊供种能力显著提高。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人工授精、同期发情、秸秆颗粒饲料饲喂等实用技术。五是不断加大对肉羊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据统计,2012年全区投入肉羊产业发展的各类资金达到33亿元。
(二)扶持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各地采取项目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引导等措施,不断加大建设扶持力度。昌吉州在肉羊养殖方面积极探索推广“草畜联营”合作经营模式,按照“三权四统一分配”模式,以牧区草场管护使用权、牲畜生产经营权、设施使用权作为资本入股(社),实行统一放牧、统一防疫、统一改良、统一销售,按资(量)固定分红(物),创建草畜联营合作社,实现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提高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养殖效益,以适应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要求,促进定居牧民多产业转移,多渠道拓宽牧民增收途径。
(三)提高草料供给能力
为确保畜牧业发展草料供给平衡,各地在合理有效使用天然草原,加大人工饲草料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增加饲草来源。进一步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狠抓饲草料加工调制工作,青贮制作方式也有了新突破。阿克苏地区通过林草间作、低产田改造,大力推广饲用甜菜、饲料胡萝卜种植面积;喀什地区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新增苜蓿及玉米面积,新建永久性青贮1075座。和田、克州努力提高秸秆加工率;塔城地区塔城市为提高苜蓿产出效益,在定居点新建3万亩连片苜蓿基地。
三、新疆畜禽生产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新疆畜禽生产发展中的问题,既有新出现的情况,也有老问题。特别是饲草短缺价格上涨,人工缺少成本增加等问题,将随着新疆畜禽生产发展凸显出来,甚至可能成为某一时期严重制约畜禽生产发展的瓶颈。
(一)畜禽养殖业进入高成本时期
自国家开始实施禁牧、休牧、退牧、限牧等一系列保护草原的政策措施以来,草场面积在逐年减少,可供放养的场地也越来越少。据调查,主要畜种总成本中饲草料及人工费达到80%以上,其中饲草料费用占到60%以上,人工费达到20%。畜禽养殖业发展受饲草供应短缺问题较为严重。从自治区畜牧部门了解到饲草料短缺主要体现在供给总量不足和区域供给不平衡两个方面。南疆地区草料不足问题尤为突出,养殖需用的麦草和玉米多靠从北疆购进,加大了养殖成本,这对农区牛羊养殖业影响较大。从总体上看,在一段时期内,饲草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时,养殖业临时工人工作环境和条件较为艰苦,人工费上涨较大,而且人难找、人难留。畜禽养殖业进入高成本时期将成为常态,这对养殖户效益的提高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一些散养户的积极性下降
调查中发现,一些散养户对饲养猪牛羊禽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尽管2012年牛羊鸡的价格比2011年高,但是由于饲草料的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幅度更大,感到养殖的利润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加之,养殖业存在的疾病风险,动物粪便等养殖条件不理想等问题。同时,外出务工获取的工资性收入远大于小规模饲养猪牛羊禽获取的收入。因此有些散养户没有增加猪牛羊禽饲养量的意向。
随着牧民定居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牧区青壮年劳动力减少。过去,绝大多数牧民参与牛羊放养。随着义务教育普及以及城市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青少年进城学习、务工,从事牧业生产的劳动力不断流失,在牧区也出现了流出大于回流的现象。牧区如此,农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三)种草比较效益较低
针对天然草场超载放牧、日益退化的现状,2005年以来,新疆开始实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采取移民搬迁、人工增雨降雪、划区轮牧、禁牧、核定载畜量、严格限牧,以及草原补奖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天然草场生态修复,经过近8年的努力,新疆多地的草原草场沙化、退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天然草场实行以草定畜,舍饲客观上也在以草定畜。因此饲草料的种植储存能力,实际上也就决定了牛羊的生产发展能力。
相比于棉花等经济作物,饲草料的种植效益明显偏低,农牧民种植饲草料的积极性也明显偏低。由此造成饲草料的价格居高不下,牛羊的养殖成本不断提高,草畜矛盾越来越突出。
(四)发展生产资金短缺
从调查情况来看,养殖企业(大户)新建、改建养殖场信心不足,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国家、自治区项目建设补助资金拉动投资。
定居牧民经过定居建设投入,尚未完成生产资本的积累,受生产资料和自筹能力的限制,有些牧民想建设青贮饲料窖、购买饲草料加工器具,但由于缺少资金和相应补贴,阻碍了养殖规模的扩大。在金融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准入门槛高,现有金融产品期限短、利率高、额度小,加之养殖户合规可抵押物较少,办理畜牧业贷款的难度较大,金融信贷支持畜禽养殖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养殖户希望给予优惠贷款政策以缓解资金困难问题,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五)养殖风险呈现加大趋势
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频繁,鸡蛋价格上串下跳,市场价格走势愈发难以预测。外来疫病防控难度大,特别是家禽和生猪养殖疫病种类繁多、控制难度大等问题使农户承受着很大的养殖风险。据对养猪户的调查,目前粮价上涨速度和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明显加快,养猪户掌控市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亏损。因此,部分养殖户信心不足,将原本扩大投资的计划取消,保持观望态度,甚至将其转手他人。生猪养殖散户加快退出,大户也采取压缩存栏的措施规避风险。村级防疫员人数不足、素质低,队伍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缺乏养殖信息支持,养殖户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提供养殖信息及市场供求情况,期盼国家采取调控措施稳定饲料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增加收益。因此,部分养殖户信心不足,不敢盲目扩大投资的规模,保持观望态度。
四、促进新疆畜禽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调动农牧民养殖积极性
新疆实施强农惠民政策,必将进一步调动农牧民的养殖积极性。这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应不断提高养殖户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鼓励和培育各种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大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完善良种体系,加快畜禽良种推广力度,提高养殖户使用良种的积极性。应加强行业引导,推广特色养殖。各相关部门应从政策上加大对畜禽散养户的支持力度,对规模养殖的一些政策也应惠及散养户,大力推进如吐鲁番斗鸡、吐鲁番黑羊等特色品种养殖的发展,调动广大农户的养殖积极性。
(二)提高饲草料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及牧草加工利用率,积极推广秸秆颗粒配合饲料,开展肉羊高效养殖试点推广。在建设集中连片的肉羊养殖(场)小区时,配套相应规模的草场或者人工饲草料基地,引导农牧民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投向饲草料地建设,多渠道、多方式地扩大饲草料生产的规模。积极推广一年多熟、农草间作、林草间作等种植模式和技术,着力提高牧业定居区和农区的草料复种指数。积极探索草畜联营发展模式,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科技服务为载体,实现草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交通便利、饲草料资源丰富的区域,依托现有农产品市场,支持建设大型饲草料交易集散地,促进饲草料集中交易、跨区调运,提高饲草料区域平衡调剂能力。通过一系列增草措施,逐步缓解草畜不平衡的矛盾。
(三)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
由于牛的饲养周期长,短期内难见收益,饲料、人工、运输等费用不断上涨造成养殖成本大幅增加,一些养殖户觉得养殖不划算,已经退出市场。牛羊肉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是新疆牛羊肉生产多为农户散养,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市场需求在增加,但在当前牛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养殖效率不高、饲养成本上升、散户退出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缓慢的情况下,牛羊肉供需矛盾必将日益突出。在成本的硬性支撑和需求的刚性拉动下,牛羊肉价格可能会再攀新高。新疆实行各类禁休牧政策后,减少的“草原羊”本该转化成“农区羊”。但由于转化需要一个过程,舍饲圈养的养殖方式的推广也需要一个过程。为此,应利用19个省区市对口援疆的机遇,紧跟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出台的事关畜牧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对新疆畜牧业基础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向中央为新疆畜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吸纳和筹措社会资金,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发展壮大农区养殖小区,提高产出能力,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