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对全疆8个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调查显示:与2011年同期相比(以下简称同比),2012年新疆农产品集贸市场32种主要农产品价格涨多跌少,其中24种上涨、7种下降、1种持平。
一、主要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走势
(一)粮食类价格普涨
粮食类价格呈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玉米、小麦、面粉、大豆、粳米和粳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0%、10.3%、9.8%、5.1%、2.5%和2.5%。
(二)主要经济作物类价格涨多跌少
经济作物类价格除棉花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13.4%,其他经济类作物小幅上扬,其中花生仁、菜籽油、油菜籽同比分别上涨7.0%、6.4%和3.1%。
(三)畜产品类价格有涨有跌
畜产品类价格有涨有跌,其中活猪、猪肉和鸡蛋同比分别下降0.8%、2.4%和4.0%,羊肉、活羊、活牛、牛肉、仔猪和活鸡分别上涨9.4%、9.4%、8.0%、7.9%、3.8%和2.9%。
(四)水产品类价格涨跌互现
水产品类价格涨跌互现,其中草鱼、鲤鱼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5%、2.5%,鲢鱼、带鱼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7.2%。
(五)蔬菜水果类价格涨幅较大
蔬菜类价格全面大幅上涨,其中西红柿、四季豆、菜椒、大白菜和黄瓜同比分别上涨29.9%、24.3%、23.5%、19.8%和16.6%。
水果类价格二涨一跌,其中橙子、苹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8.0%、21.5%,香蕉价格下降10.5%。
二、主要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走势成因
(一)三大因素推动粮食类价格全面上涨
1、受外部市场影响。世界上主要粮食出口国都遭遇大旱,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产量下降,价格上涨,直接传导国内粮食市场,致使价格普涨。
2、受成本增加影响。种子、农药、化肥、机械作业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种粮农民种植成本增加。
3、受政策影响。今年国家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新疆小麦执行全区统一的最低收购价,即不分小麦品种,白小麦、红麦、混合麦(国标三等)最低收购信息参考价均为2.04元/公斤,同比上涨7.4%,相邻等级差由往年的0.03元提高到0.04元。
(二)棉花市场需求不旺造成棉花价格下跌
1、受全球经济滑坡,债务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棉花下游产业需求不旺,疆外企业来疆收购棉花现象与往年相比,明显偏少。
2、棉花收购加工企业需求既定,库容有限、市场需求不旺是棉花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
(三)畜产品类价格有涨有跌。
1、从市场供给和需求来看。一是目前新疆活猪出栏增加,猪肉市场供应充足,造成价格下降;二是牛羊肉是新疆人民生活的主要肉食品,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牛羊肉的消费量也越来越大,但牛羊肉的供给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了牛羊肉价格上涨;三是牛羊等畜产品继续大量输入内地市场;另外,鸡蛋市场供应充足,造成季节性鸡蛋价格下降。
2、从养殖成本来看。一是饲料价格的上涨,推动了牛羊肉价格的上涨。近年来由于草场退化,载畜能力下降,国家对草原加大了禁牧、休牧等政策的实施,对牧区牛羊养殖带来一定压力,有些牧民不得不减少养殖规模。牧民在家圈养与平原放养相结合的情况比较普遍,牛羊圈养育肥的比重有所提高。其以玉米、麸皮作为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推动了养殖成本增加;二是幼畜价格上涨增加了养殖成本;三是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养殖行业的人工费用也不断提高,人工成本增加也导致了整体养殖成本的提高;四是玉米、豆粕价格的上涨使得养鸡成本增加。
(四)季节、市场和运输成本对水产品类、蔬菜类和水果类价格影响较大。
1、水产品类价格涨跌互现,受季节和市场供应量影响较大。春夏秋三季市场供应量较大,价格相对较低,冬季则受严寒影响,供应量相应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2、蔬菜类价格全面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一是化肥价格的大幅上扬,使得蔬菜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居高不下;二是新疆冬季漫长、寒冷、春夏秋三季相对较短,当地蔬菜受季节影响较大,尤其是冬季蔬菜供应主要以大棚为主,但主要还是从内地大批量购进,由于运输成本的增加以及供应量的不足,导致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3、水果类价格二涨一跌。一是新疆水果除苹果为地产水果外,橙子和香蕉均要从内地购入,运费上涨及供应不足造成部分水果价格上涨;二是香蕉不易久存,水果商为了防止香蕉变质,常常会降低价格销售。
总体来看,影响2012年新疆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二是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走高的连带影响;三是季节性变化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的对策
目前,新疆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涨多跌少,虽然部分农产品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已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继续需要密切关注。
(一)加强市场监管工作。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对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的不法商贩,及时地依法管理,使农产品集贸市场进一步规范化运行。
(二)加快完善农业用水、用电、农机服务和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价格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牛羊养殖应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推行牛羊规模化养殖,建立牛羊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改变目前靠天散养的落后方式,以定居和半定居的饲养方式为主,以粗放、散养的饲养方式为辅,提高牲畜出栏水平,保证供给。
(四)继续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加大涉农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方式,尤其是对畜产品生产的补贴,保护和调动农牧民生产积极性。
(五)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信息,预测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