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716_3927_wap.html
一、新疆区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良好
(一)组织体系健全,操作规范,各项惠农资金管理规范
“惠农富民补贴工程”是新疆区2012年实施的25类90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2012年,新疆区继续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工作来抓,依据中央出台相关实施意见,严格遵守相关政策的补贴范围和标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在各项惠农资金的使用上严格执行相关拨付程序和管理使用规定,实行专款专户、专款专用。
(二)各项惠农政策实施顺利,惠农资金落实情况较好
1、生产补贴类强农惠农政策:2011年,新疆积极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10亿元,补贴农机具20万台(套),受益农户11万户;良种补贴面积4100万亩, 150万农户受益;落实各项退耕还林工程补助共计3.26亿元,覆盖到了全疆150万人。一系列惠农政策为农民幸福指数增加、农业增产及减轻农民负担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012年新疆财政各项强农惠农富民政策补助预计将达295亿元,较上年新增近29亿元,按照全区1200万农牧民计算,预计实现农牧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年度新增240元。今年新增重点支农专项资金1.8亿元,将主要用于支持现代种业发展、扶持棉花高产创建、机械化采棉、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等方面。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今年自治区将在现有基础上新增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有偿使用)100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今年将高效节水补贴标准由每亩200元提高到300元,确保全年完成300万亩高效节水面积。为保证农民能及时拿到粮食直补款,自治区财政厅近日将按收购计划的50%先期预拨各地粮食直补资金。同时直补资金兑付原则上通过“一卡通”拨付农户,不具备采用“一卡通”条件的乡镇,可通过现金方式发放。新疆区将继续安排30亿公斤小麦收购指导性计划,并安排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资金7.5亿元,按种粮农民(含兵团)交售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小麦数量,给予每公斤0.2元的直补。
2、生活保障类强农惠农政策:2012年,新疆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将提高到30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医药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5%,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6万元。并将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由40-50%统一提高到90%,有效解决“小病拖成大病”的问题。全疆所有县市区已于
(三)各项惠农政策促农村发展成效凸显
一是有效的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了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据了解,2012年小麦农资综合补贴由上年的88元/亩上调为105元/亩,水稻也纳入农资综合补贴范围,每亩补贴17元。加之粮食直补政策的共同作用,不仅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更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二是财政补贴的引导效应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着深刻变革,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不仅起到了节本增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作用,还有效带动了农民增加农机投入。据了解,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新疆地方现拥有自走式采棉机155台,2012年计划新增采棉机105台。昌吉州反映:往年人工采摘费平均2.3元/公斤,采摘费805元/亩,机械采收费300元/亩,综合考虑棉花脱叶、催熟和机收损失等因素,采用机械收获可实现每亩节本200元以上;而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仅2012年上半年就带动农民增加投入1.98亿元,加快推进了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三是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在广大农牧民收入逐年大幅提高的大好形势下,通过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农村沼气工程及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的开展,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朝着生活便捷、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方向迈进。四是生活得到全面保障。通过新农保、新农合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农民正逐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的愿望。
二、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据了解,目前农民获得惠农政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电视、广播、开会和宣传材料,基于宣传过程中力度不够和部分农民主动去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的意识不强,导致许多农民对于部分惠农政策在内容、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上都不是很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惠农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现行的政策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对政策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对生产和生活上的要求更高。调查中农户普遍反映,生产类补贴存在补贴力度不够,补贴范围不够广的问题。在生活补贴类方面,农户普遍反映,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凸显,看病和养老成了许多农民生活的中心,虽然新农合和新农保对这两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新农合转院手续办理麻烦,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低,药品种类不齐全,药效差的问题。在新农保方面,一是存在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身份限制较为严格,不能自主选择参与养老保险的种类;二是缴费灵活性不够,一旦定档,后期缴费不能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进行缴费档位的调整。
(三)惠农政策程序多,手续麻烦,运行成本高
每项惠农政策的落实,都需要各个对口部门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层层部署,各级部门在转发兑付文件、上门宣传、核实身份、丈量面积、张榜公示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一些部门反映,在惠农政策的落实上,存在着运行程序复杂、运行成本高、工作经费短缺、人员紧缺和工作压力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降低弱化了部分惠农政策的实施效果
近年来农资价格上涨迅猛,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收益,部分惠农资金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抵消,这些使得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大打折扣,再加上农产品市场不稳定,农户经营风险高,强农惠农政策成效降低。另一方面,在其余农产品保持较高价位运行,而小麦价格上涨缓慢的情况下,种植小麦的比较效益不断降低,加上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正常年份每亩纯收入也只有400-500元,最终弱化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的实施效果。
三、相关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奠定惠农政策实施基础
要充分认识到有效的宣传对惠农政策实施的保障作用,采取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灵活宣传方式的措施,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的政策宣传解答工作,使广大农牧民更为全面、透彻的理解中央、自治区惠农政策,将政策的执行与操作公开化、透明化,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以确保惠农政策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予一定的运行配套资金
一是面对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和连年上涨的生产成本,加大惠农资金投入力度和投入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确保惠农政策效果,并解决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策的需求和现行政策之间的矛盾,例如农牧民迫切希望农机购置补贴能够实现普惠制,使农民享有更多的实惠,还能节省不少办事手续,降低运行成本;二是惠农政策的具体落实上,有些部门希望当地政府按照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补贴额度和办理手续繁杂程度给予一定比例的政策运行经费,并强化人员配置,减轻工作量大和人员紧张的难题,确保惠农政策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
(三)创新落实机制,节约运行成本
各部门在不违背中央、自治区相关政策方针及不影响惠农政策实施效果的前提下,应创新落实机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简化办事手续,集中办理时间,方便服务群众,切实降低高额运行成本给相关部门带来的压力。
(四)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
虽然新农合和新农保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医疗和养老负担,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但在保障水平、保障条件上和城镇还存在着质的差别,调查中,许多农牧民对城镇居民非常羡慕,都迫切的希望能够取消参加社保的身份限制,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扩大选择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真正的享受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 电话:0991-2691243 传真:0991-2691243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379号键龙大厦22层 邮编:830001 新ICP备 06003784号-5 网站标识码:bm36000031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1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