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628_3920_wap.html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新疆特色的农牧业产业体系,推进新疆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的转变。2012年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改造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当前,要把羊肉生产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抓紧启动肉羊发展规划,同时要抓好牛肉、猪肉、禽肉和蛋奶的生产。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对主要畜禽监测调查资料显示,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新疆畜牧业生产开局良好,主要畜禽饲养规模扩大,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肉蛋奶市场供应充足,畜产品市场价格稳中有降。但是,制约新疆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存在,养殖成本持续上升,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资金短缺、防疫技术落后、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养殖户反映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主要畜禽生产运行特点
(一)畜禽存栏饲养总量规模扩大
一季度末,新疆猪、牛、羊存栏总量为3813.8万头,同比增长2.8 %。其中,生猪存栏172万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9.5%;其中,能繁母猪25万头,增长17.0%;牛存栏351.0万头,增长3.2%;羊存栏3290万头,增长2.0%;家禽存栏2709.5万只,增长3.0%。据调查,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快速攀升,生猪养殖形势火热,养殖户生产积极性高涨,补栏速度加快,存栏快速增加;家禽业进入门槛低,特别是蛋鸡饲养周期短,大量养殖户涌入,加大了存量规模。牛羊生产饲养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监测数据显示,养殖户期内增加牛羊头数中,肉牛自繁比例占62.5%,肉羊自繁比例占85.9%。
(二)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一季度,新疆猪、牛、羊出栏总量942.97万头,增长1.9%。其中,生猪出栏92.0万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2%;牛出栏85.2万头,增长2.1%;羊出栏765.8万头,增长2.1%;家禽出栏1537.1万只,增长3.0%。与上年四季度对比看,除生猪出栏数量有所下降外,肉牛出栏增长11.8%、肉羊增长3.4%,家禽增长1.1%。一季度,适逢元旦、春节,传统的节日消费习惯拉大了各畜种的出栏量,肉类及蛋奶产量增长明显,市场供应得到保障。一季度,猪牛羊肉产量30.85万吨,增长4.5 %,其中,猪肉产量6.9万吨,增长12.0%;牛肉产量12.8万吨,增长3.0%;羊肉产量11.1万吨,增长2.0%;肉产量2.5万吨,增长4.1%;禽蛋产量6.8万吨,增长9.3 %;牛奶产量18.4万吨,增长3.0 %。畜产品产量的增长,既满足了城乡居民及社会团体的需要,也是畜牧业生产成果及其发展的集中体现。
(三)猪牛羊禽出栏价格涨中有降
一季度,从同比价格看,活畜出栏价格呈“两涨两跌”。肥猪出栏平均价格为16.22元/公斤,上涨23.9%,仔猪平均出售价格为39.41元/公斤,上涨49.1%;出售活羊的平均价格为25.04元/公斤,上涨24.3%;出售肉牛的平均价格为18.86元/公斤,下降10.9%;出售家禽的平均价格为11.48元/公斤,下降17.3%。从环比价格看,除出售活羊价格上涨3.0%外,肥猪、活牛、家禽出栏价格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5.2%、8.0%、1.7%。随着上游活畜价格的涨中有降,畜产品市场肉食价格略有回落。猪肉价格由一、二月份的27元/公斤降至25元/公斤;牛肉的价格由一月份的40元/公斤,降至目前37-38元/公斤;去骨羊肉价格由一、二月份的50元/公斤,降至三月份的48元/公斤。这期间,各级政府为保障节日市场的供应,以较低的价格投放储备牛羊肉,由于投放数量大、时间长、价格优,在一定程度上对肉食品价格稳定或回落,平抑市场物价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政策扶持助推畜禽生产稳定发展
目前,《新疆新增1000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12-2015年)》(简称《规划》)已被纳入自治区2012年重点民生项目,3年里,全区将筹措资金119亿元,围绕游牧民定居肉羊舍饲圈养、肉羊高效增产,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羊肉替代品开展四大工程建设,做大畜牧养殖产业。各地配合《规划》的实施,纷纷出台当地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如玛纳斯县出台了《玛纳斯县2012年农业优惠政策》,优惠政策明确提出投入1123万元补贴资金,将新建或改建二级扩繁场,对其基础设施、圈舍以及对10个萨福克整村推进示范村予以补助等;温宿以肉羊改良为重点,大力实施肉羊改良“整乡推进、整村覆盖”工作。凡是从阿克苏地区以外引进的优质肉用种公羊(萨福克羊、德国美利奴羊、特克赛尔羊、杜泊羊)县财政补贴1000元/只,推广本县二代以上杂交肉用种公羊补贴500元/只等优惠扶持政策。自治区和各地扶持牛羊产业发展政策,将有力地推动新疆畜牧业向前发展。
二、主要畜禽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殖成本继续加大
近两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畜禽养殖业成本持续走高。其中最主要的养殖饲料玉米价格不断上涨,2012年3月份玉米价格达到了2.05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19.2%;麸皮价格也从上年的1.2元/公斤上涨到1.35元/公斤,上涨12.5%。此外,豆粕、油渣等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据调查,主要畜种总成本中饲草料及人工费均达到80%以上,其中饲草料费用占到60%以上,畜禽养殖业进入高成本时期。新疆草原畜牧业受到国家禁牧、限牧、休牧等政策影响,发展不容乐观;农区畜牧业的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在逐年减少,畜牧业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农业、林果业生产的影响。受到饲草料地减少制约,农区畜牧业发展不可避免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喀什地区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博州农区育肥规模养殖户普遍反映缺乏饲草料基地,靠购买饲料养畜,饲养回报率低,养殖成本上升,养殖风险大,导致牛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畜产品价格涨价或价格居高不下的真正成因,固然有供求失衡的影响,但背后的真正推手是饲草料费用的大幅上涨,南北疆肉羊生产成本有近200-300元差距,主要是由于南疆草料价格明显高于北疆,饲草料成本拉高了总生产成本,这也使得肉羊产业发展步履维艰;若不能有效解决饲草料问题,羊肉价格可能会更高。
(二)养殖户收益下降或呈亏损状态
据调查,养猪户效益下降明显,尚处于盈利区间。按照当前的收购价格(以16元/公斤计算)出栏一头
(三)畜禽规模养殖程度较低
畜禽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是畜产品市场价格起伏变动的原因之一。目前新疆畜禽饲养方式特别是牛羊生产仍以散养户养殖为主,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据统计,2011年末,新疆已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共2787个,其中,生猪养殖场(小区)占总数的20.8%,肉牛占14.8%,肉羊占29.4%,奶牛占11.1%,蛋鸡占13.1%,肉鸡占6.1%,总体上看,新疆畜禽规模养殖建设水平不高,对总量规模的贡献程度偏低。畜禽监测资料显示,一季度末,存栏总量中,猪、牛、羊、家禽规模养殖大户存栏数占全区总量的21.2%、2.2%、1.8%、9.8%;出栏数量占到24.5%、4.6%、4.7%、6.7%。由于农村散养户养殖分散,养殖设备、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很难适应现代化养殖业发展需要。以散养为主体的生产模式,管理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导致出栏率低,周转慢,效益差;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性能不高。一些高品质的优良品种没有普及,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生产的稳定性较差,容易一哄而上,也容易一哄而散,造成生产的大起大落,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涨跌,养殖收益很难保证,在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方面存在着不可持续的问题。而规模养殖的稳定性更强,生产结构更加合理,生产的连续性和发展后劲更足,是提供畜产品产量,保障社会供给,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养殖户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短缺制约养殖规模扩大。达到规模的养殖户们普遍反映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出于风险因素考虑,养殖户普遍不敢贸然扩大养殖规模,只能靠有限的自有资金积累,维持现有养殖规模。养殖户们希望能拿到无息贷款或贴息贷款发展养殖。
二是外来疫病防控难度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畜禽产品的要求逐步提高,养殖的行业技术门槛也在逐步在提高,有时候一场疫病就是灭顶之灾,特别是家禽和生猪养殖疫病种类繁多、控制难度大等问题使农户承受着很大的养殖风险。如某养猪大户反映在今年年初时养殖场的猪群中发生了流行性腹泻,约有近300头猪患病死亡,给该养殖户造成了严重损失。周边地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持续发生,疫病防控的威胁在短期内还难以有效缓解,养殖户难以承受疫情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心理压力。
三是基层兽医防疫队伍素质不高,执业能力参差不齐。如某奶牛养殖户反映由于当地兽医人员技术水平不过关,使奶牛配种成功率低下,致使小牛出生率低,影响到养殖场牛奶的正常生产。
四是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养殖户把握不准市场行情,影响畜牧业生产。市场行情好,养殖户增加养殖数量;市场价格低迷,养殖户又减少养殖数量,甚至停养。养殖户要独自承担市场风险,抗御生产周期性波动的风险能力脆弱,缺乏保障,希望有关部门及时提供养殖信息及市场供求情况,减少盲目,增加收益。
五是扶持畜禽生产政策执行不到位现象存在。各地在扶持畜禽生产中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政策执行中不到位。如有的县财政紧张,补奖机制实施后管护、监督等工作开展困难较大;有的乡镇虽出台了鼓励养殖牲畜的补贴优惠措施,但不能及时到位,流于形式;再如牲畜品种改良虽有财政补贴,但良种改良成本价格仍然居高,致使相当数量的养殖户在经济上承担不起。
三、稳定畜禽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2年,以抓好肉羊生产为重点,确保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实现预期目标。
(一)稳定生产母畜发展,提高畜群再生产能力
近年来,畜产品价格不稳定或居高不下,归根到底是由于生产母畜的不稳定或发展基础薄弱,由此严重制约畜牧业快速发展。因此建议将猪牛羊的生产母畜均列入国家或自治区补贴行列,并成为财政支持的常规性补贴项目,同时大力推进猪牛羊品种改良,提高改良覆盖面,通过发展多胎肉羊、农区和牧民定居区肉羊养殖、肉羊经济杂交、肉羊标准化规模育肥等措施,重点培育产肉量高、繁育快的肉羊,提高肉羊的产出水平,保障市场供给,以促进畜牧业生产繁育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保证饲草料地的稳定开发
降低畜禽养殖成本,稳定畜产品市场价格,调动养殖户积极性,保障牛羊肉供给,重要环节要解决饲草料短缺问题。据统计,2011年,新疆苜蓿面积217 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 %,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苜蓿产量139.97万吨,比2007年减少31.9 %,比2008年减少7.2%,饲草地和饲草产量的逐年减少,促使养殖成本不断攀升。今年2月初,自治区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指出,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使天然草原牧草产量与放牧饲养牲畜数量所需牧草量保持动态平衡。为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优良畜种,优化畜群结构,推行舍饲圈养,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在农区大力新建人工饲草料地建设,给予人工种植饲草料以相应的政策补贴,增加饲草饲料供应量,保证饲草料地的稳定开发。同时,提高农作物的秸秆利用率和复播指数,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目前,全疆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只有40%,有些还没有进行脱毒等技术处理,这对牛羊安全造成威胁。唯有综合施策,扩大饲草料的供给水平,才能有效推进新疆肉羊规划的实施,实现农牧民增收目标。
(三)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出台更多的扶持畜禽产业政策,大力推进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提高新疆畜牧业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一方面要狠抓规模养殖大户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其扩大规模、拓展业务,从技术、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另一方面要加大信贷投入,不断扩大标准化养殖场户(小区)财政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切实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落实,做好规模化养殖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探索建立标准化规模场监管机制。同时,要着力培育、引进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及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养殖龙头企业,建设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养殖基地群,提升产业素质,突破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科技型、效益型转变。
(四)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畜禽养殖防疫水平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 电话:0991-2691243 传真:0991-2691243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379号键龙大厦22层 邮编:830001 新ICP备 06003784号-5 网站标识码:bm36000031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1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