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518_3895_wap.html
2019/8/13 下午4:07:20 星期二 新疆调查微讯 国家统计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发布>信息分析

坚定不移控物价 全力以赴保民生

2012年05月18日 访问量:
 

2011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主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物价调控管理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1年价格变动综述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民生逐步改善的同时,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合理区间波动。

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9%,涨幅较上年扩大了1.6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6.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

(一) 2011居民消费价格各类变动基本情况

从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看,与上年相比,全部呈现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一马当先,上涨12.6%;居住类紧随其后,价格涨5.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3%;烟酒及用品价格涨3.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衣着类与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均小幅上涨1.1%;交通和通信微涨0.5%

 (二)各月同比价格逐月走高,年尾有所回落

2011年,全区物价承接上年涨势,上半年逐月走高,年中至高点后涨幅逐月回落。与上年同月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各月变动具体情况:1月价格上涨5.4%2月上涨4.9%3月上涨5.9%4月上涨5.8%5月上涨5.7%6月上涨6.3%7月达到最高,上涨6.9%8月上涨6.9%9月上涨6.8%10月上涨6.6%11月上涨5.9%12月上涨4.1%

2011年新疆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变动图

(三)食品类价格持续上涨,居高不下

 2011年,食品类价格涨幅居八大类价格之首,食品类价格上涨12.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2%。其中涨幅较为突出的分别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0.1%,干鲜瓜果价格上涨20.1%,糖类价格上涨15.0%,油脂类价格上涨12.6%,蛋价格上涨12.2%,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10.9%,水产品价格上涨10.7%,粮食价格上涨8.7%,干豆及豆制品价格上涨7.4%,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7.0%,菜价格上涨4.6%,其他各类食品价格均有上涨。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第一主因。

(四)居住类价格不断攀升,影响广泛
     2011
年,居住类价格累计上涨5.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8%。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4.8%,住房租金上涨2.9%,自有住房上涨6.6%,水、电、燃料类上涨3.7%,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住房价格在前两年上升基础上再度上涨,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利于社会稳定。

(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速加快,全面上升

    2011年全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比上年涨幅高3.5个百分点,调查涉及的十类农资价格均呈上涨之势。其中,幼禽家畜类价格上涨20.7%,农用机油价格上涨11.7%,饲料价格上涨6.7%,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8.3%,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涨5.8%,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4.2%

 面对日益严峻的物价形势,新疆各级政府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调控,致力于稳定价格总水平。有效防止了2011年的价格结构性上涨向全面通货膨胀的演变,采取有力措施稳定2011年市场价格,为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价格环境。

二、2011年价格变化特点及成因

2011年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价格走势波动较大的年份。从整个2011年看,整体波动不大,但月度之间跌宕起伏、变动很大。

(一)2011年物价变动主要特点

12011居民消费价格呈现结构性变动特征。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是上涨态势,但具体到消费品不同品类,升降趋势和幅度仍有很大差别,呈现结构性变化特点。

目前的消费市场,消费需求弹性越小的商品价格涨的越多。如生活必需的食品价格上涨12.6%,而非食品价格上涨2.7%;扣除食品烟酒与能源价格上涨后,2011年价格上涨只有2.4%这说明基础产品价格上升是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2011国民经济基础性资源产品汽油价格上涨14.1%,柴油价格上涨14.0%,煤炭价格上涨9.2%

2011年,物价上涨集中在食品、能源、居住等生活必需品这些刚性消费支出方面,这些支出是家庭维持生计起码的消费。由于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低收入群体感受最深,影响也最大。为了缓解因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的压力,政府大幅度提高了低保补贴标准,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产品走进家庭,对压缩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的作用明显。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多年来家电、通讯工具、电脑这类产品始终保持着降价趋势。调查显示,2011年,移动电话机下降11.4%、电视机价格下降7.6%,电脑价格下降7.4%,轿车价格下降1.4%、照相机价格下降4.6%

2、农村涨幅高于城市,落后地区涨幅高于发达地区。2011年新疆城市CPI上涨5.5%,低于全区0.4个百分点;农村CPI上涨6.8%,高于全区0.9个百分点;从统计调查20个市县看,最高为焉耆县,上涨8.0%,最低为乌鲁木齐市,上涨4.5%,而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和田、莎车、库车全部在6.0%以上,呈明显地域性。

新疆CPI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统计局反馈数据显示,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出全国0.5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居全国第四位,在西北五省区中,排第四位。

出现上述现象,与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移相关,也反映出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活力日益增强。

2011年全区及各市县CPI上涨情况

地 区

CPI

地 区

CPI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05.9

 

 

乌鲁木齐市

104.5

阿图什市

105.9

克拉玛依市

105.8

喀什市

106

吐鲁番市

105.7

莎车县

107.3

哈密市

105.3

和田市

106.9

昌吉市

105.3

奎屯市

105.2

博乐市

106

伊宁市

106.7

库尔勒市

105.6

塔城市

105.7

焉耆回族自治县

108

乌苏市

105.3

阿克苏市

106.8

阿勒泰市

105.5

库车县

106.1

石河子市

105.4

()2011居民消费价格变化主要原因

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物价上涨形成一定推力。2010年低国家进一步加大全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普遍提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大幅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社会生活保障线,而且对其他群体收入调整产生示范效应,引发全社会人员工资的全面上涨,直接增加消费需求,对物价上涨有拉动作用,这必然增加产品生产成本,从而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

    2国家相关政策调整直接推动相关商品价格上涨。一是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国家调高主产区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这种国家托市行为提升粮价上涨预期。二是国家在今年2月份、四月份上调成品油价格,导致交通运输成本增加。三是国家对房地产实行“限购令”,导致住房租赁需求增加,租金上涨。

    3、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推动下游消费价格走高。首先是全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动了生产的成本提高,推动粮食、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全面攀升。其次是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工资不断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企业成本增加,从而影响相关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劳动力价格上升对CPI上涨也起着助推作用,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和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提高;第三工业生产成本,2011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4.8%,购进价格上涨17.8%,将导致消费市场价格上涨压力加大。

4、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后金融危机时期发达国家所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上半年国际市场黄金、原油、农产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使进口成本上升,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需要大量进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升将逐渐推动国内投资品和消费品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升。直接推高了国内相关加工制成品价格,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5、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影响比较明显。国内自然灾害多发,某些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减少和减产,对食品价格上涨都产生很大影响。数据显示:2011年,由季节性、节日因素、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新涨价因素为3.3个百分点,占CPI55.9%;2010年传导过来的翘尾因素为2.6个百分点,CPI44.1%

三、冷静看待2011年价格波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高增长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主要靠外部需求推动,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面临从依赖外部需求向扩大内部需求的转变,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中国政府推动经济转型,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城镇化发展,有效促进了内部需求增长。

但是2011年伴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过热倾向,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凸显,物价上涨压力逐渐加大,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明显增大。

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供求关系、成本推动、政策影响、货币供应、经济发展速度、社会预期与消费习惯等。因此,物价上涨是否合理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进行客观分析。

    2011CPI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并不是物价全面上涨,对于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带来生活压力,自治区政府采取了增加补贴,增大食品储备投放、扩大农超对接、直销等措施,将价格上涨给居民带来影响降到最低,物价上涨整体处于可控范围。

 物价适度上涨有利于经济发展,刺激消费合理增长。农产品价格上升客观上纠正着国民经济的失衡,增加消费在国民经济的比重,缓解收入差距分化,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物价上涨在外部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对刺激国内需求增长,保持经济相对活跃起到一定作用,从世界新兴经济体运行情况看,都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物价变化指标作为经济发展综合反映,具有一定滞后性,在经济增长较高、收入提高的背景下,完全避免物价上涨是不现实的,对此必须有全面认识。

四、2012年稳定物价仍是宏观调控目标之一

      2011年下半年,中国调控物价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如此,国内外通胀因素累积,让2012年的物价走势充满不确定性,稳定物价仍是宏观调控目标之一

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11年中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47万亿元,截至201112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高达85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狭义货币M 1余额28.98万亿元,同比增长7 .9%增幅有明显下降,说明近两年来累积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有一定缓解。

若干发达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很可能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这意味着外部输入通胀因素不会迅速减弱。

劳动力、基础资源产品价格的上升,造成了后续制造业成本上升,受制于市场需求,目前由于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还未充分体现出来,加之国家为了抑制2011年物价过快上涨,主动放弃的调价项目可能在今年陆续推出,这些因素都将使得2012年物价面临一定上涨压力。各级政府应继续把稳定物价作为工作的目标之一,将保持消费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作为重点来抓,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关注低收入群体,保证社会稳定,进一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的功能,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把握好价格结构性调整力度,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发展因素较多,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衰退风险,价格形势日趋复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政府必须保持对经济适度干预,加快产业转型,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价格调整要与国家鼓励与抑制发展产业政策结合起来,确保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必须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 电话:0991-2691243 传真:0991-2691243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379号键龙大厦22层     邮编:830001 新ICP备 06003784号-5 网站标识码:bm36000031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1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