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11103_3845_wap.html
2019/8/13 下午4:07:20 星期二 新疆调查微讯 国家统计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发布>信息分析

新疆农民收入情况调查

2011年11月03日 访问量:
 

又是一年收获时,为深入了解当前新疆农民增收情况,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组织所属伊犁调查队、乌鲁木齐调查队、昌吉调查队、阿克苏调查队、和田调查队,于201195-920期间,走访了部分农户、农业局和政府相关部门。调查发现,2011年在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新疆农业生产保持增长,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但受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农民雇工工资大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农民增收难度日益加大。

一、当前新疆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素

(一)强农惠农政策支持。2011年,国务院在已有各项惠农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又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重点用于农机购置补贴、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全力促进粮食生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2011年国家适当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平均每公斤提高了0.1元,这一惠民政策的出台,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随着牛、羊、猪等畜产品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推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直接增加了农民出售农牧产品的收入。

(三)创新机制助农增收。2011年,通过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逐步解放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土地收益的稳定增长和务工收入的不断提高。

(四)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提高。据调查,2011年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较2010年增幅达15%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助推了农民增收。

(五)“合作经营”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为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近年来,新疆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各乡镇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积极探索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和途径,取得切实成效。目前各类农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范围已涉及到种植、养殖、林果、特色农产品、商贸流通等领域。专业合作社的兴起,解决了农产品流通的关键问题,农民收入得到了保障,并在逐年增加。

二、影响新疆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一)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来源渠道单一,工资性收入和二、三产业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少

上半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389.41元,同比增长24.5%,增速创2006年以来新高。从构成看,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为1827.67元,增长25.4%。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94.66元,同比增长33.1%。人均财产性收入为91.41元,同比增长54.8%,人均转移性收入为175.68元,同比降低3.1%。昌吉市滨湖镇永红村的一位村民说到:全村85%的农民收入来源全靠种地。由于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出去闯荡的一技之能,加之在外生活成本的逐年上升,许多年轻人也逐渐折回村内进行种植;而不会经营、没本钱、成本高、利润薄成了阻碍农民发展二、三产业经营的主要障碍。

(二)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相对挤压了农民增收空间

伊犁调查队反映:化肥投入约占农业生产总物资费用的40%,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化肥价格较2010年有所上涨,其中尿素价格每袋由201080元涨至82元,涨幅2.5%;二铵平均价格由2010年的每袋165-168元涨至195-198元,涨幅18.18%,农用柴油价格上涨至每升7.05元,导致机械作业费每亩上涨6元,涨幅达13%,玉米价格涨至1.8/公斤,直接导致牛羊育肥成本上升。农民种植成本不断增加,直接冲抵了农民纯收入的增长。

(三)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持续增产基础不牢

乌鲁木齐调查队反映:由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地区农业基础薄弱,抗旱能力差,特别是气候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造成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伊犁调查队反映:深冬生产的温室大棚比重较低,未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种植品种单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致使设施农业技术服务跟不上,建棚、生产、管理各环节的技术滞后,使得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分显现。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缺乏长效机制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是培训,缺乏培训的转移是不持久的转移。从对部分县的抽样调查看,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还有待加强,尤其需要在确保职业技能培训的持久性和一贯性上下功夫。

(五)“三农”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新疆“三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金融、信贷、农技推广、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介、水利、农业部门等优势尚未有机结合,亟需形成完整体系来改造传统农业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相关建议

(一)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适时对农民进行农资价格补贴

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整顿市场环境,建立有效地农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打击囤积居奇和哄抬农资价格现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适时对农资价格进行补贴,减轻农民的农资成本负担。

(二)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方式

培训应务求实效,以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干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不断增强富余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持久性和一贯性。通过加大相关技能培训力度和强化培训效果,加强引导,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发展工资性收入和二、三产业经营性收入。

(三)不断壮大农技推广队伍

现代农牧业归根结底是以科技为支撑的,积极吸收农业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充实基层农技推广站,以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等农技推广奠定人才基础。

(四)积极完善“三农”服务体系

加快“三农”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完善农、林、水产、畜牧、农机等各类服务组织,构建新型“三农”服务体系。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 电话:0991-2691243 传真:0991-2691243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379号键龙大厦22层     邮编:830001 新ICP备 06003784号-5 网站标识码:bm36000031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1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