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00915_3702_wap.html
2019/8/13 下午4:07:20 星期二 新疆调查微讯 国家统计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发布>信息分析

对当前新疆CPI走势判断与政策选择

2010年09月15日 访问量:
一、2008年新疆市场物价走势回顾
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以及市场物价总水平出现剧烈变化,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扩散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年初的两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到年底调整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全年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8.1%,涨幅比上年高2.6个百分点,这是继1996年之后十余年来的最高点。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8年新疆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先扬后抑,涨幅逐渐回落态势。承接2007年价格上涨趋势,2008年一月份比上年同月上涨9.5%,2月份受春节因素和南方冰雪灾害影响涨幅升到最高点11.9%;从6月份开始全区CPI同比涨幅连续出现7个月的逐月回落,且回落速度逐月加快,至年底12月,涨幅只有2.5%。
2008年价格上涨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主要工业消费品价格相对比较稳定。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19.1%,食品类中的16个分类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直接拉动CPI上涨5.0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到61.7%。居住类价格上涨6.4%,直接影响总指数上涨0.7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2%,衣着类价格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持平。
2008年新疆消费价格涨幅比全国高出2.2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列第4位。经过测算,2008年新疆CPI上涨的8.1%中,当年的新涨价因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2.9%翘尾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5.2%,翘尾因素影响程度达64.2%。
二、2009年前三季度新疆市场物价运行情况
2009年前三季度,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呈现出窄幅波动格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涨幅逐步回落的基础上,涨幅继续缩小,全区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0.4%,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上涨1.6%,CPI总涨幅比上年同期低9.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价格累计与上年同期持平。
(一)2009年前三季度新疆市场物价基本情况
1、八大类商品价格涨跌各半。
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来看,前三季度涨跌各半的格局。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烟酒价格上涨1.3%,家庭设备价格上涨2.2%,医疗价格上涨2.0%;衣着类价格下降1.3%,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1.0%,居住类价格下降0.3%,娱乐教育价格下降0.2%,与2008年同期相比,各类指数涨幅均低于去年,其中食品价格涨幅回落22.0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涨幅回落7.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为明显。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比去年同期持平,一改2008年新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3%的局面。
在农资的10项分类中,饲料价格上涨8.4%,拉动农资价格总指数上升0.8个百分点;产品畜价格上涨6.5%,拉动农资价格总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农药及农药械价格上涨5.6%;拉动农资价格总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2.3%;拉动农资价格总指数上升0.2个百分点;化学肥料价格下降3.7%,拉动农资价格总指数下降1.2个百分点;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9%,拉动农资价格总指数下降0.5个百分点。
3、新疆各市县物价总指数均有所回落,涨幅较去年缩小。
前三季度,在全区所统计的20个市县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14个市县是上涨的,但涨幅明显缩小;5个市县是下降的,一个持平。自治区物价总指数同比涨幅排在前三位的是库车县上涨7.2%、阿克苏市和哈密市均上涨1.1%,物价指数最低的是石河子市,下降1.2%,其次是库尔勒市下降0.8%,喀什市下降0.5%,最高与最低的物价指数相差8.4个百分点。
4、新疆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反馈数据显示: 2009年1—8月全国CPI同比下降1.2%,新疆比全国涨幅高出1.6个百分点,在全国所统计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物价总指数由高到低的排序中,新疆排在第6位,比最低的广东省高出3.3个百分点;比最高的青海省低2.2个百分点。
(二)2009年前三季度新疆市场物价主要特点
1、总体物价水平比较平稳。1-9月份同比价格指数分别为101.8%、99.4%、100.0%、99.9% 、100.2%、 100.4%、100.8%、100.7%和100.4%。最高与最低相差只有2.4个百分点,体现出物价剧烈波动后人心思稳的谨慎心态。从各季度同期比价格指数波动情况看,一季度上涨0.4%,二季度上涨0.2%,三季度上涨0.6%。如果与时间相联系,可以发现,一季度是中国传统节日比较集中时间,居民消费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食品类的集中购买,造成市场供需相对失衡,形成价格短期快速上涨。由于市场供需总体环境较为平稳,因此消费热潮期一过,价格又快速回落。从年度各月价格变动情况看,价格变动幅度逐步趋弱。
2、价格波动受短期因素影响明显。由于消费需求增长有限,价格上涨往往难以持续,某种商品价格上涨具备突然性和偶然性,如今年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和下半年猪肉价格上涨等,时间周期都较短,属于短期供需失衡诱发价格上涨。
3、农村涨幅明显高于城市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6%,比城市高1.8个百分点。由于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高于非生活必需品,加之城市货源的集散程度远高于农村,导致农村物价上涨幅度要高于城市,新疆已经连续五年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今年又延续了这种格局。
4、新涨价因素对总指数的影响大于翘尾因素
经过测算,2009年前三季度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0.4%中,2009年的新涨价因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0.8%,2008年带来的翘尾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下降0.4%。
5、环比价格连续五个月下降后有可能出现新的拐点。自今年四月份消费价格出现连续五个月下降,进入九月份,环比价格出现了首次上涨,这很可能成为下半年物价趋势转折点,整体物价水平有可能出现回升。
(三)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1、受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影响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扩散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迅速下滑,中国进出口大幅下降,经济增长快速回落,面对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各种措施,并安排大量公共投资项目提振经济。
受国家刺激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领先全球经济止住颓势,整体价格快速回落势头得到遏止,新疆价格与全国一样,开始趋于稳定。
2、食品价格企稳对价格总水平起到了稳定作用
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微涨1.2%,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食品类价格拉动CPI上涨0.41个百分点。
为了改变2007年下半年以来食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局面,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增加市场供给,有效地缓解了食品类价格的快速上涨。从2008年3月份起,食品类价格涨幅开始逐月回落,至今年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8%。其中油脂类前三季度价格下降26.8%,猪肉价格下降25.5%。针对部分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快速下降,国家加大了收购储备力度,下半年食品类整体价格有所回升。
3、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的影响
自2008年7月份以来,受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矿石、有色金属等基础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带动国内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滑。另外,我国经济增速减缓,消费、投资需求不旺,受全国大环境影响,新疆的物价水平也有所回落。
三、对2009年新疆市场物价变化预测
(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仍将维持低水平。自2001年后,国际主要商品价格连续上涨,积累了大量的泡沫,全球金融风暴中的去杠杆化过程引发了泡沫的破裂,2008年7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降。受减产、增补库存等因素影响,2009年三月之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但由于2009年世界实体经济复苏缓慢,市场真实需求并未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短期内难以走出低谷。
(二)国内总需求增长有所放缓,对CPI的推动作用减弱。需求变化是影响物价波动的主导因素之一,自200811月,我国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2009年我国进出口将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出口的减少会影响CPI走低;虽然今年房地产价格出现上涨,但主要是由于前期开工不足,库存减少造成的,房地产投资增长动力并不充足,而政府为刺激内需确定的到2010年底4万亿投资主要用于投资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效果难以显现,对CPI的推动作用不大;虽然2009年在扩消费、促增长的政策因素推动下,消费需求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但对CPI的推动有限。  
(三)农副产品供应充裕,价格不存在明显上涨可能性。从2009年的粮食供给看,国内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库存相对稳定。其他主要农副产品也基本处于买方市场,这对于维持价格水平相对稳定打下良好基础。 
(四)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保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难度加大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9%,增幅回落1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0.9%,增幅回落9.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5.7%。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实践显示,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在逐步下降的,而刺激内需中长期增长仍需要一个艰难过程。
(五)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仍很严重。我国经济体系中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同时快速下滑,国外和国内需求萎缩“双碰头”,2009年产能过剩问题将再次变得严峻。
综合以上分析, 2009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仍将维持基本平稳态势,由于节假日因素,预计全年物价走势将会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综合以上分析,2009CPI将保持低水平温和上涨态势。
四、当前物价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看待CPI负增长
CPI负增长,从表面看,对于消费者是好事。但如果长期负增长,会使消费者处于消极消费状态,长此以往,投资与生产就会被抑制,导致失业率上升及经济衰退,所以CPI的长期负增长对经济生活而言是有害的。只有CPI在合理的区间运行,才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历史经验已经证明:CPI负增长从来都是与经济不景气,失业增加、社会动荡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政府要高度重视经济生活中的通货紧缩风险。
(二)CPI回落是否意味通货紧缩
物价连续走低到一定程度后,通缩的担忧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就是由于市场货币供应量不足引起的价格水平的下降。典型的通货紧缩需要具备物价持续下降、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下降,并伴随经济衰退。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物价在未来个别月份可能因翘尾因素影响出现下降,但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市场货币供应量充裕,贷款大量增加,可以说短期内通货紧缩的可能不大。
五、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为了对后期物价形势有一个准确预判,我们必须对整个宏观经济未来发展做一分析。
(一)世界经济初步见底回升。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2008年底至2009年初,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各种措施,刺激经济起稳回升,在全球各国政府一致努力下,今年以来全球主要商品市场价格趋于稳定,资产价格开始明显回升,居民消费信心得到一定提振,整体经济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近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这对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复苏速度远远慢于虚拟经济复苏速度,如果大量资金滞留虚拟经济领域,很可能形成经济滞胀局面,虽然2009年的世界经济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经济缓慢复苏的可能性很大。
(二)我国经济宏观调控效果逐步显现。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提振经济。2009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刺激经济增长措施是有成效的,我国经济已初步走入复苏轨道。2008年底至今年一季度,我国信贷投放大幅增加,按照信贷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影响分别有一至三季度的滞后期推算,今年GDP增长率和投资增长将在信贷的推动作用下会明显回升,经济整体复苏是可以期待的。
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复苏是在政府大量投资和刺激消费政策带动下产生的,并不是市场内生性需求产生根本变化,经济增长基础还很不稳固,因此政府必须合理引导,努力巩固经济复苏阶段性成果,促进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避免经济再度滑坡。
(三)目前价格上涨压力已经根本缓解。笔者认为,2009年第四季度,在进出口形势未出现明显好转前,我国总体积极的支持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后期中国经济增长能否持续增长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是否开始复苏、国内信贷增长情况以及刺激经济政策发挥效果等因素。
下一步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实行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缓解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六、对策建议
随着跌宕起伏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及新疆的影响日见显现,为把握好价格走势及发挥价格杠杆对市场的调节作用,现就做好新疆今后一段时间的价格调控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注意价格政策导向,稳定预期
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内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充裕,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充分,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信心,稳定消费预期,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
(二)保持市场物价的合理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近几年来新疆经济发展的情况表明,明显的通胀和通缩都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科学合理和适当的价格调节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新疆是经济欠发达、且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关键阶段的省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客观上要求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以及扩大就业,也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因此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三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入,努力确保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动荡,国内经济增长面对一定挑战的关键时期,更应着力扩大内需,以加快发展来保障市场物价的平稳运行。
(三)全面准确地跟踪监测价格运行情况,及时把握和应对
当前新疆价格总水平已经出现明显回落态势,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积累着通货紧缩的风险,当前需要加强对价格运行的监测,对价格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主动应对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通缩风险。同时,我们要正确认识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价格适度上涨,要合理引导价格变化方向。
 (四)科学疏导,在物价低位时适时出台一些价格调控措施
2008年下半年,我国成功地抑制了价格水平的过快上涨,市场物价运行回归平稳。2009年价格过快上涨的内外部压力明显缓解,但部分商品价格过低的矛盾逐步凸显。如我区水、电、煤气等一些公共产品积累多年的价格矛盾有待疏导。随着CPI涨幅持续回落,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现在出现了理顺价格难得的机遇期,应抓住这一时机加大价格改革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产品、资源性产品、节能减排和农产品价格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其价格形成机制,才更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健全和完善对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调节机制,保障生产及市场供给,稳定市场价格。
 (五)建立重要商品的储备调节机制
 为避免一些关系经济和民生的重要商品供应和价格大起大落给企业和居民带来的影响,应建立对重要商品的储备调节机制。对于主要商品,在价格大幅下降,市场需求不振时,由政府组织专门的资金对其进行收购、储备,一方面可以为生产企业注入现金流,缓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大量的收购可以拉动一定的需求,为生产建立市场信心,也可以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
 (六)继续加大农业投入,为中长期市场物价稳顶定奠定基础
 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CPI快速上涨,主要是食品问题,要保持物价持续稳定,就必须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扶持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保证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的稳定,尤其是要狠抓粮食生产,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同时,只有保证了农民的收益,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才会对扩大内需起到更大促进作用。
(七)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
虽然当前的物价运行较为平稳,部分商品的价格有所下降,但对于低收入群体、低保户来说生活压力仍然很大。因此在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同时,要继续安排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适当提高“低保”和相关救助标准。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的上涨而下降,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进步。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 电话:0991-2691243 传真:0991-2691243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华南路379号键龙大厦22层     邮编:830001 新ICP备 06003784号-5 网站标识码:bm36000031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1078号